近日,商南县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成功新增水和废水类12项 26 个参数资质,标志着该站水环境监测能力再次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次扩项评审严格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23年第21号)》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等规范开展。评审组专家采用 "听、看、查、考、问" 多维核查方式,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核查实验室环境与设备配置、审查管理体系文件、开展盲样测试及授权签字人考核等环节,对该站的技术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经综合考核,评审组一致认为,商南县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仪器设备配置达标,技术人员操作规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具备按新标准、新方法开展检测并出具可靠数据的能力,同意12项水和废水指标通过资质认定。
此次新增的12项水和废水监测指标(涵盖重金属及无机物类、有机污染物类、理化性质类3大类别),包含26个关键参数,具体包括(总)汞、砷、硒、锑、铋、铜、锌、铅、镉、铁、锰、镍、钼、钴、铍、钡、钒、钛、铊、硼、铝、总铬等重金属指标,反映水体矿化度和盐分含量的全盐量,同时包含挥发酚、氰化物等特征污染物参数。这些指标可全面覆盖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多类水体监测需求,填补了该站此前在部分专项指标监测上的空白,使监测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排放监管、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多个领域。
为保障扩项工作顺利推进,商南县环境监测站前期做了充分准备:针对性购置原子荧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关键设备并完成校准核验,建立设备管理台账;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内部实操演练,参加持证上岗考核,确保全员熟练掌握新标准方法与操作规范;对照评审要求修订管理体系文件,完善原始记录与报告流程,实现监测全过程 "有规可依、有迹可循"。
商南县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表示,此次水和废水类监测能力的扩充,是落实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补短板、强能力" 要求的重要举措,将有效提升对丹江流域等重点水体的监测预警能力,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执法监管等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下一步,该站将以此次扩项为契机,持续强化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推动监测数据向 "精准化、高效化、常态化"升级,为商南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秦岭南麓生态屏障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