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润泽县域的乾佑河水,深深融入秦岭褶皱间的村落巷陌、百姓心田,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动能?”这是柞水县理论武装工作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柞水县创新探索“四度融合,全域共鸣”工作法,以理论高度定音、实践深度强基、情感温度连心、覆盖广度聚势,协同发力,全域和鸣,在青山绿水间奏响了理论扎根、引领实践的壮阔和声。
理论高度定音:头雁领唱,校准思想“主声部”
“领导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走在前、作表率。”这是柞水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研学中形成的共识。依循这一共识,今年以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集体研学为重要举措,全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精读原著原文,开展“以考促学”检验学习成效,创新“沉浸式”现场教学深化学习效果。截至目前,已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研讨交流5次、理论测试2次,34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项目一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田间地头开展学习调研。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下,全县上下形成统一坚定的思想“主声部”,为县域发展校准航向。
实践深度强基:淬火砺能,锻造实干“主力军”
在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中,柞水县聚焦领导干部能力短板,靶向施策,打出一套理论武装与实践提升的“组合拳”。以“学政策明法纪守底线”行动暨“柞水大讲堂”为重要载体,精准对接县域发展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围绕秦岭生态保护等十个专题开展系统授课,推动干部在学深悟透中强本领;同时,针对新提拔、关键岗位及年轻干部,持续推进“师带徒1234”行动,分层分类制定精准培训方案,实现“精准滴灌”式培养。在已举办的全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实地调研等多元方式,实现了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双向提升。据悉,全县全年计划开展30期重点培训班次,持续为干部队伍“充电蓄能”。随着系列举措走深走实,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主力军”加速成型,正成为驱动柞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情感温度连心:院落和弦,共谱干群“同心曲”
“大家围坐在一起,干部用咱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政策,有啥问题也能当场提,这样的宣讲接地气、受欢迎!”在柞水县小岭镇岭丰村的一场院落会上,村民刘明霞感慨道。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将理论阐释融入生产生活场景。同时,创新打造“院落会”特色平台,干部与群众围坐农家小院,用乡音俚语解读政策,在家长里短中倾听民意、解决难题。今年以来,以常态化开展乡村“院落会”为突破口,共培养“政策明白人”村(社区)干部160余名,如今的院落会已成为政策传播的“广播站”、民情反馈的“快车道”、干群连心的“议事厅”,奏响了干群同心的暖心和弦。
覆盖广度聚势:清流浸润,奏响全域“无盲音”
为实现理论武装全域覆盖,柞水县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学习网络。线上,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陕西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资源,引导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线下,文明实践“两新”讲堂、“人大讲堂”“科技讲堂”等特色理论阐释平台遍地开花,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针对535名流动党员和719名老弱党员,创新实施“定制化、一对一”精准送学上门服务。“虽然人在外地,但通过线上学习和定期寄送的学习资料,我时刻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也没落下理论学习。”下梁镇胜利村流动党员辛宜英说道。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特色平台全面开花、特殊群体贴心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涓涓清流浸润柞水全域,真正实现理论武装“无盲区”。
从理论武装校准航向,到实践一线淬炼尖兵;从情感纽带凝聚共识,到全域覆盖激扬正气,柞水县“四度融合,全域共鸣”工作法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每一次共振中凝聚奋进力量,在每一段和声里指向更好未来!(董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