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凤县地志办荣获2024年度全市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读志用志”活动先进单位,并以“建立‘333’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年鉴编纂应用工作质效和影响力”为题作了经验交流。
近年来,凤县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建立“333”工作机制,在年鉴编纂、志鉴宣传、资政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凤县综合年鉴自2004年创刊,于2006年出版《凤县年鉴(2000—2004卷)》第一卷本。自2016以后,每年公开出版一卷,已连续出版十卷。目前正在编纂《凤县年鉴(2025卷)》。2019年,全面实现“两全目标”全覆盖,先后荣获全市年鉴编纂先进单位、第二届、第四届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奖等殊荣。
01.“三个到位”强保障 夯实年鉴编纂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1981年7月,成立凤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8月,正式成立凤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正科建制,隶属县政府领导。1994年机构改革,凤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与县档案局、县委党史研究室合署办公,属“三合一”工作机构,参公管理单位。县地方志办公室与档案、党史为总编制。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县财政每年将修志、编鉴工作经费优先列入预算,在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充分保证年鉴编纂工作所需,为凤县年鉴编纂、出版、印刷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人员保障到位。明确1名专职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县地方志工作,落实有专职工作人员1名,聘请有经验的编辑1人,专职从事《凤县年鉴》编纂工作。
02.“三个及时”强统筹,确保年鉴编纂工作质效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集中力量谋篇起步开好局。集中县地志办全体人员力量,确定目标不放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质量保进度。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年初以县委办、政府办两办文件印发年鉴资料征集通知,明确工作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集中力量上门宣传、督促指导、收集资料、编辑反馈 保证工作开局扎实有序。
二是及时调整人员。每年及时调整年鉴编纂委员会成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干、稳推进。
三是及时协调联系。在以编辑老师为主力抓资料编录的同时,由业务工作人员负责,紧抓申报课题书号、确定出版社、印刷厂、做好三审三校等重点环节,提早谋划,明确节点,跟踪督办,压茬推进。凤县年鉴连续四年在进度和任务完成方面均在全市靠前。
03.“三个着力”强宣传,提升方志文化辐射影响力
一是着力集中宣传扩影响。联合县档案馆、县司法局利用“6.9”国际档案日、法治宣传月等时机,集中向市民发放《凤县志》《凤县年鉴》等方志书籍。联合县文化馆、图书馆、文艺界联合会、县朗诵艺术协会等单位,以“传读《凤县地名志》 讲凤县故事”为主题,开展读志用志宣传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了解凤县地情、人文、历史和方志文化成果,激发干群读志用志爱志情怀。
二是着力拓展阵地建驿站。在县地志办建立凤县地情资料展室1处,展示各类地情书籍460余本。与县图书馆携手在县图书馆借阅室共同建立方志驿站地情资料阅读室1处,展示地情资料500余册,利用公众借阅查用扩大方志工作影响力。
三是着力交流互鉴促共享。以第九届“读志用志宣传月”活动为主线,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图书馆、进方志馆”活动,先后向全县各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乡镇和企业发送《凤县年鉴(2023卷)》《凤县志》480余册。积极推动全县方志与档案、党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联合县档案馆、县委党史研究室,以“读史志聚力 激爱党热情”为主题,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读书分享会1次。先后与省内外(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留坝县地方志办公室、四川省阆中市地方志办公室、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史志研究中心等)方志系统互赠交流一轮二轮《凤县志》28本、为省内外个人提供查询服务资料6次,方志文化辐射力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