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献礼“七一”,这三条红色旅游线路,带你追忆峥嵘岁月)
你可知道
在这片熟悉的山川土地之下
曾浸染着无数革命先驱滚烫的热血?
那些震耳欲聋的呐喊
那些坚毅不屈的身影
早已融入宝鸡的山风渭水
化作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图腾
在这个庄严的七一
让我们重走英雄路
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壮烈回响
线路一
工业抗战·英雄史诗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宝鸡市档案馆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窑洞工厂里的抗战密码

© | 行摄宝鸡
走进这座被梁思成誉为
“中国抗战工业奇迹”的遗址
14℃的窑洞车间内
1.2万枚纱锭的装置艺术
与斑驳的机器共存
这里曾是西北战区
重要的棉纱生产基地
支撑着前线军需供应
漫步锈迹斑斑的机器旁
仿佛能听见当年工人挥汗如雨的轰鸣
见证民族工业在硝烟中倔强生长的奇迹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
铁轨上的血色丰碑

© | 宝鸡文旅
27米高烈士纪念碑下
聆听56名英烈的壮歌
1950年,5万解放军官兵
以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凿通“铁路禁区”
展柜中锈迹斑斑的镐头与安全帽
无声诉说着
“劈山筑路,血洒秦陇”的宝天精神
宝鸡市档案馆
纸页间的时光胶囊

© | 宝鸡档案
翻开尘封的档案卷宗
1948年宝鸡解放的珍贵文献、
工业建设时期的规划蓝图、
老照片里的城市变迁……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叙事
而是可触摸的时光切片
让你读懂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线路二
烽火岁月·星火燎原
黄柏塬红军遗址→扶眉战役纪念馆 → 屈家山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中共麟游总支旧址
黄柏塬红军遗址
秦岭深处的“红色脚印”

© | 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秦岭深处的长征足印
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此过境
留下“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和
军民鱼水情的佳话
漫步红军桥、宿营地遗址
秦岭的云雾仿佛还萦绕着战士们的号声
苍劲的古树见证着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扶眉战役纪念馆
西北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 | 行摄宝鸡
作为解放大西北规模最大的战役
扶眉战役歼敌4.4万余人
奠定了西北解放的基础
烈士陵园里
3000余座墓碑整齐排列
触摸冰冷的石碑
仿佛能听见70年前战场的炮火声
屈家山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 | 宝鸡文旅
走进凤翔紫荆村斑驳的窑洞
1948年西府战役的硝烟
仿佛仍在空气中萦绕
彭德怀曾在此三昼夜运筹帷幄
五孔窑洞保留着作战地图与电报手稿
墙缝里还藏着西北野战军的铁血荣光
中共麟游总支旧址
火种燎原的见证

© | 麟游融媒
“广阔天地”的标语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20处复原场景里
知青宿舍的旧木箱还留着钢笔字痕
农具坊的犁耙磨亮过600余名青年的岁月
煤油灯、旧桌椅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这里诞生了麟游县第一个党组织
如星火般点燃了渭北革命的火焰
线路三
秦岭星火 铁路丰碑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凤县革命纪念馆 → 凤县工合旧址→宝成铁路纪念馆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
从山沟到星空的跨越

© | 凤县文化旅游
这里是中国航天液体动力的“摇篮”
曾孕育出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
走进巨型试车台遗址、航天精神展览馆
看老科学家的手稿
听“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航天故事
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
如何托举中国航天梦
凤县革命纪念馆
山城里的信仰之光

© | 宝鸡文旅
嘉陵江畔的凤县
曾是革命火种的播撒地
纪念馆以“两当兵变”为核心
一层聚焦老一辈革命家凤县兵运往事
二层以六大板块串联
“星火凤州”“红军长征”等
历史,文物、影像交织
重现烽火岁月,让人缅怀先烈
铭记和平来之不易
凤县工合旧址
国际主义的温暖回响

© | 宝鸡文旅
凤县工合旧址致敬
路易·艾黎等先辈的工合岁月
简欧风格展馆分主馆与室外展区
室内复原工坊、互动体验区
室外保留旧居与机械区。
“努力干,一起干”的呐喊犹在耳畔
见证国际主义与自力更生精神的交融
宝成铁路纪念馆
铁轨上的生命诗篇

© | 宝鸡文旅
秦岭腹地的宝成铁路纪念馆
像一本立体的钢铁日记
铭刻着“天路”传奇
1956年,三万建设者用血肉之躯
在悬崖上凿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室内展区以图文、视频与老物件
回溯手刨肩扛筑路史
三大主题单元展现
“让高山低头”的宝成精神
这里不仅是铁路建设丰碑
更传承着几代人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奋斗豪情
从窑洞车间的机杼声到宝成铁路的汽笛声
从扶眉战役的烽火到黄柏塬的山风
宝鸡的红色基因从未褪色
这个七一,让我们沿着先烈足迹
用脚步丈量历史
用心灵感悟信仰
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奋进动能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