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宝鸡是一座被岁月偏爱的城池,八百里秦川在此镌刻下辉煌的文明印记,这里更是华夏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的重要源头。
也有人说,宝鸡充满传奇色彩,相传唐肃宗驻跸此地时,因听闻“石鸡啼鸣”,将其视为祥瑞吉兆,这座城便由此得名。
“宝鸡”,一个在华夏文明中沉淀了上千年的名字,也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名字,有关她的故事要慢慢说起。
称宝鸡为“福地”,绝非虚言,这是老祖宗们亲选的“发家”宝地。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远古时期,姜水之畔孕育出华夏人文初祖炎帝;
商周交替之际,周原沃土上崛起了礼乐文明;
春秋战国时,雍城成为秦国崛起的摇篮。在中华文明演进的关键节点,宝鸡始终站在历史潮头,为后世发展奠定了深厚根基。
宝鸡古称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便源于此,三国时期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悲壮往事,也与这座城紧密相连。
公元前762年,宝鸡始建城郭;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如今,它不仅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更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的发祥地,宝鸡拥有8000年文明及2780余年建城史。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宝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
宝鸡的文旅盛景同样令人心驰神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1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2家、4A级20家、3A级48家等,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旅游矩阵。
宝鸡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源,古往今来,无数传奇在此上演。楚汉相争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谋,陆游笔下“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悲壮,战争年代“战时景气的宠儿”的繁荣印记。
还有杜鹏程笔下《夜走灵官峡》的奋斗故事,以及珍藏着海量国之重器的中国最大青铜器博物院……每一段过往,都诉说着岁月的厚重。
除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宝鸡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惊叹。
“太白积雪六月天”的太白山景区,终年积雪的巍峨山峰与云海交相辉映;
“关陇大地最后一片净土”的大水川景区,广袤草原与原始森林勾勒出宁静画卷;
被誉为“中国北方石林”“大西北张家界”的通天河景区,奇峰怪石间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历史与自然在此完美交融,让宝鸡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