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满眼生机日争新 2024年渭滨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回眸)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2025年一季度总投资44.9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宝鸡市渭滨区再次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这是渭滨区委、区政府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结出的硕果。
回首不平凡的2024,宝鸡市渭滨区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来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汇聚形成打造“五优”城区升级版的强大动能,形成了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浓厚氛围,干出了昂扬向上、正气充盈的奋进局面。
聚焦项目提升 干字当头
2024年,是渭滨区重点项目建设突破之年。全区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产业升级,坚持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轮”驱动,健全落实“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机制,在做强新型工业、提振商贸消费、加快城市更新上下大力气,激发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
全区179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任务,112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争取中省资金创出历史新高,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25个,获评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区……在备受关注的西部智造创新园项目现场,8栋电子厂房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安装及外立面幕墙施工,计划于2025年2月竣工投用。在2024年12月正式投产的高端智能齿轮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现场,新建的机加车间一片轰鸣声,62台到位设备齿轮高速转动,开启生产的第一步,项目将研制高精高效数控滚齿机、车齿机、磨齿机、强力珩齿机等核心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床实现进口替代。
致力于打造西部传感器之都的渭滨区,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传感器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工程,建设了传感器孵化园、产业园、智造园、新材料园等一系列承载平台,让产业聚集拥有“硬实力”。2024年11月,电子新材料产业园生产厂房已封顶,研发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聚瑞芯光电有限公司入驻并承接园区,计划实施化合物薄膜材料及光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封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88亩,新建4万平方米生产厂房。
“我们目前有8条GaN/AIN/SIC材料外延生产线,6条电子元器件生产线,8条电子元器件封装生产线。在建设前期,我们通过与园区内传感器上下游企业的交流,明确了自身研发方向,同时跟麦克传感等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聚瑞芯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说,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未来5年拉动产值超10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同时有效延伸补强传感器上游产业链,促进渭滨区传感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为了精耕西优战略,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渭滨区聚力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恒太城、文化里商业街先后开业运营,掀起了经二路消费新热潮,现代气息与城市底蕴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激情碰撞,正以磅礴之势引领着老城经济的全面振兴与蜕变,为老城区注入崭新的商业活力,构筑起城市商业的新动脉。与此同时,停摆7年的茂御酒店盛大开业,它位于茵香河都市旅游核心集聚区,涵盖商务、餐饮、会议中心,成为市区唯一的高端园林式酒店,成就了全新现代的旅居体验,为茵香河文化旅游区揭开了崭新篇章。
作为市区“一号工程”,南关路片区旧城改造不仅是落实宝鸡市“西优”战略和渭滨区“五优”城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笔,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更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不久前,南关路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安置楼返迁正式启动,现场欢声笑语,老百姓期盼多年的新房如期交付。居民郑书杰说:“以前冬天很冷,没有取暖设施,上厕所需要到公厕,极不方便,现在的高楼设置了地暖,还有独立卫生间,我和家人都太高兴了!”
聚焦优化环境 招大引强
2024年,是渭滨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关键之年。区上不断创新招商机制,提升招商效率,通过扎实做好“六库”日常管理,开展链式招商,持续擦亮“渭您服务”特色品牌,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宝鸡市委副书记、渭滨区委书记段小龙和区长吴昱昕多次带领招商小分队,赴多个城市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10亿元(不含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增市场主体4124户。
优化招商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项目审批、备案、报建等环节的高效办理,提升企业的满意度是渭滨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初衷。“做企业这么多年,以前我们办事要跑好远,现在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陕西中创精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吴瑶不禁感叹道。
原来,因涉及企业注册信息调整,急需变更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吴瑶在了解到建立了园区政务服务驿站的消息后,就来到了陕西姜谭经开区管委会政务服务驿站,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提交了企业信息变更申请,经后台受理、审核,于当天办结并下载领取了电子营业执照。“由于企业在办理登记业务时需提交的资料比较复杂,我们都有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进行‘一对一’帮办、代办,有效节省了企业人员办事时间。”渭滨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付海晨说道。
据了解,渭滨区在充分调研辖区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基础上,主动拓展延伸政务服务阵地,推动政务服务向园区、商圈、社区延伸,先后在陕西姜谭经开区、经二路商圈以及宝桥、宝管、渭工路等社区设立政务服务驿站,实现了105项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自助办”“掌上办”。
在过去的一年,渭滨区“政务+商圈+园区+社区”政务服务驿站揭牌成立,全市唯一营商环境监测点试点经验全省推广,《“三端应诊”跑出涉企纠纷化解“加速度”》入选2024年全省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构建涉企多元解纷机制入选2024年陕西省营商环境白皮书,以一揽子改革创新“硬举措”助推区域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提升。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房小龙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充分发挥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更多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为宝鸡市乃至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跑出营商环境的渭滨速度。”
聚焦转变作风 提升效能
2024年,是渭滨区转变作风提升之年。区上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基石,把“学思想”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和“第一主课”,全区先后举办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等区级培训班15期,带动各镇街、部门自主举办各类培训100多期。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2024年12月,在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会后,渭滨区经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汶书耘表示:“这次培训有实践深度,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对我们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全年在渭滨家风馆开展了120余场次的‘清风常在廉洁齐家’主题家风家教活动,吸引全区党员干部约3500人参加。”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建军介绍,通过警示教育和廉洁教育,在全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以作风整治行动固基,让腐败问题无处遁形。区上深入开展作风整治行动,深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定印发《节日纠“四风”树新风工作通知》和《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督促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监督检查。区纪委监委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尺度不松,始终保持抓作风的高压态势对典型案例进行全区通报,强化警示震慑,全年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4件59人。
“我参与了全省选调生招录笔试工作、市委巡察、全区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放下架子、耐住性子、俯下身子,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才能磨砺本领、厚积薄发。”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青年干部杨艺哲说。去年,全区组织干部交流22人、选派1名干部赴“苏陕合作”地区挂职,1名干部到省直机关工委学习锻炼,选派94名干部参与党纪学习教育、区委巡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开拓看问题的眼界、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
浩荡开新局,扬帆启征程。站在2025年新起点,区委、区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殷殷嘱托,以奋进昂扬的实干精神、饱满充沛的创业热情,只争朝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沿着打造“五优”城区升级版的新目标,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