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但目前仍存在群众参与热情不高、信息化手段滞后、工作机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麟游县政协建议:
01.坚持问计于民,畅通参与治理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好坏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治理现代化公众参与的常态化机制,进一步畅通各类意见和建议的表达渠道,整合12345等便民服务热线,健全统一高效的网络建议征集平台,提供一体化入口,实现全时互动,动态发布阶段性工作成效。定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摸清实情、对症施策。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让包括党政部门、专家、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在内的多元主体有序参与进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都充分吸收到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来。
02.坚持数智赋能,科学提升服务精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演进,人们能够通过政务服务热线、网络问政平台等,以文字、语音、视频、图像等多种方式表达诉求,这些“民声”数据都是蕴含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痛点线索的“数字矿藏”。同时其在辅助决策、精准分析、便捷服务等方面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命题的“必考点”。深入推进“数字智能”治理能力行动,有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加快数字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镇延伸。加强数字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现场救援、社会动员等工作水平,强化信息精准识别、态势主动研判、风险实时处置等能力,形成对群众需求的实时洞察与动态画像,进而主动把握群众需求及其变化,前瞻性优化资源配置。
03.坚持完善机制,夯实工作根基。基层是凝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基层善治提高凝聚服务群众的成效,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用好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坚决防范增加基层负担的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让基层抓落实和服务群众的职责“归位”。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部门把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积极引导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县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探索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服务评价机制,通过政策制定听取群众意见、政策落实依靠群众监督、落实效果交由群众评判,进一步促进服务质效提升,让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最大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