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商州区委政法委坚决贯彻落实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紧紧围绕统筹协调、督导落实、服务保障的核心职能,聚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矛盾化解、队伍锻造等关键任务,持续创新治理模式、整合治理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有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锚定政治引领根本,治理方向更加坚定。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健全党领导政法工作的制度机制,推动政法各部门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深化政治轮训和理论武装,组织政法干警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累计开展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百余场,筑牢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统筹协调政法各部门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聚焦平安建设主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商州”,牵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雪亮工程”建设与应用,投资5419万元建成智能化平台,推动视频监控网络向社区、乡村、重点行业、薄弱区域延伸,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刑事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涉黑涉恶、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整治一批治安乱点。建立“校园发声·部门联动”“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机制,提升整体防控效能。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每月风险研判,每季联合督导,推动问题动态清零,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逐年上升。
深化矛盾化解创新,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牵头推进区、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打造集矛盾化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调处平台。统筹信访、司法、公安等12家职能部门入驻区级综治中心,吸纳区联合调委会和医患纠纷调解组织入驻,推行“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坚持三级书记抓治理,积极开展“四大攻坚战”,坚持民情走访制度,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总结推广诉源治理“1+N+1”多元解纷机制以及“五心工作法”“家事法庭”“老支书调解室”等创新经验,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强化法治保障支撑,治理根基更加牢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赋能基层治理,牵头推进法治商州建设,完善基层治理法治保障体系。组织开展“法治进万家”“民法典宣传月”等普法活动,覆盖群众30万人次,全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加强执法司法监督,规范执法司法行为,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公平正义。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共治格局全面形成。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全区划分网格6509个,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推动“平安法治商州政民一张网”平台建设,整合2645个微信群,联系11.2万名居民,形成区、镇、村三级基层治理网络,累计处理群众诉求9.29万件,办结率达98.7%以上。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机制,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吸纳2600余名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工作。推广“片区说事会”和“三个三”网格化机制,引导群众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形成党委领导、政法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锻造过硬政法队伍,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牵头推进政法队伍“四化”建设。协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实战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提升履职能力。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队伍纪律作风明显好转。建立健全政法干警关爱激励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群众信赖的政法铁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展望“十五五”,商州区委政法委将继续坚守职责使命,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强化法治保障作用,激发社会共治活力,锻造高素质政法队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有效治理”向“优质治理”跨越,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商州、法治商州,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