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海峰说事屋’。在我家里遇上意外,家人都手足无措的时候,海峰书记牵线搭桥、多方调解,问题终于解决了!”11月11日,千阳县草碧镇罗家店村村民罗金科握着罗海峰的手,连声道谢。
罗海峰是罗家店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海峰说事屋”的负责人。在罗家店村,村民们遇到烦心事、邻里间闹矛盾,第一个念头就是——“走,去海峰那儿聊聊!”
“我们吸纳经验丰富的民警、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建立法治、德治与自治相融合的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支既接地气、又懂民情的调解队伍,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罗海峰说。
![]()
这样的“解忧杂货铺”,正在千阳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千阳县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创新推行以“自诊、问诊、会诊、复诊”为核心的“四诊”工作法,推动治理重心往基层沉、服务往群众身边走,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新变化。
精准发现问题是基层治理的第一步。“四诊”工作法中,由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等9个部门牵头开展“自诊”,主动排查问题;围绕村(社区)“两委”换届等重点任务,细化40条清单,由相关部门“一把手”带队“问诊”,逐项建立台账、动态管理。
“如果遇到复杂棘手问题,我们就会启动‘会诊’机制,由多部门组成的人员合力处理。”千阳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杨红强介绍,针对婚姻家庭纠纷、土地权属争议等群众关切,千阳县委社会工作部协同县委政法委组建“政法工作专班+三官一律+网格员”法律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防止“小纠纷”变成“大矛盾”。
不久前,南寨镇两户村民因土地流转产生纠纷,由多部门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立即上门“会诊”,现场丈量土地、解读政策,仅用3天就促成双方和解。
“复诊”则是巩固成效的关键一环。千阳县纪委监委等部门全程跟踪、定期回访,推动“海峰说事屋”“板凳议事会”等经验机制化、长效化,让好做法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
“以前遇到问题要么没人管,要么到处跑。现在村里主动找问题,部门联合解难题,省心多了!”“现在有事不怕了,村里有‘明白人’帮我们解决。”……群众朴实的话语,道出“四诊”工作法的成效。
基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对群众的贴心服务中。千阳县将“聚民心”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用真心、细心、耐心、专心、倾心,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小王每周都会来家里陪我聊天,还帮我买菜、量血压,最近还教会我用智能手机,特别贴心!”说起社区的网格服务,城关镇西新区社区居民李秀秀满是感动。
75岁的李秀秀老人独居多年,腿脚不便。网格员王倩在“自诊”排查中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主动结对帮扶,还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上门体检服务,让老人生活有了依靠。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千阳县不断上演。对于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千阳县同样倾注关爱。
“现在不仅有地方歇脚,还能当‘流动网格员’参与平安巡逻,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设施齐全的“暖新驿站”里,快递员李晓峰笑着说。
在千阳县新建的“暖新驿站”,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可以随时歇歇脚、给手机充电。
“我们天天在街上跑,哪里的井盖坏了,哪个小区有安全隐患,我们最先知道。”上个月,李晓峰在送餐时发现一处消防通道被堵,立即上报,问题当天就得到了解决。“这种参与感特别棒!”
不仅如此,千阳县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县交通运输快递行业党委出台《千阳县新就业群体八条关爱措施》,让新就业群体享受“重疾+津贴”保障,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群众的声音,就是治理的“风向标”。今年,千阳县把“12345热线+信访+社区意见箱”等渠道整合起来,让群众的诉求被听见、被回应。今年以来,千阳县县级领导坐班接访化解矛盾220件,化解率达97%。
治理效能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上:截至目前,千阳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9.5%、垃圾治理率达到98%;改造66个老旧小区,配套智慧安防、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惠及9000余名居民;建成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帮助19人追回工资17.2万元。
如今,“海峰说事屋”的握手言和,“暖新驿站”里的欢声笑语,不仅藏着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更凝聚起发展的合力。
“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更多适合千阳的基层治理路径,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民心聚得更紧更牢。”杨红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