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菊芳展示孩子们的绘画作品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每当穿上红马甲,我总会想起藏在心底的那颗糖。它是我公益路上的起点,让爱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我是王菊芳,在合阳做公益16年了。
这份坚持,要从2009年重阳节说起。那天,我和户外群的伙伴们,拿着奶粉、面包,带着自编的节目,走进一家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帮他们剪指甲,忙到天黑要离开时,一位老奶奶突然拉住我的手,颤巍巍地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一颗水果糖,塞到我手里:“女子,我娃吃。”她看着我像看自家闺女。那一刻,我的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着街坊四邻的帮助长大成人。这些温暖早就在我心里扎了根,而老奶奶的这颗糖,彻底点燃了我做公益的热情。回到家,我在户外群里提议:“把每周爬山的钱省下来,帮更多需要的人吧!”伙伴们纷纷响应,于是,合阳县的这支志愿者队伍就这么成立了。之后,从街道社区,到高速路口、大型活动现场,总能看见我们忙碌的身影……
丈夫一开始不理解我选择做公益,总念叨我“不务正业”,好好的工作放着不干,家里的事也常顾不上。嘴上虽有埋怨,但缺人手时,他总能搭把手。慢慢地,他竟变成我们团队离不开的“后勤部长”,现在每年“暖冬行动”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更让我骄傲的是,我的两个孩子也成了“小红马甲”。记得在一次“暖冬行动”筹备时,他俩抱着存钱罐把攒了很久的300多元零花钱倒在桌上,认真地对工作人员说:“阿姨,给爷爷奶奶买新棉鞋!”现在,一到假期,他俩就主动换上志愿者马甲,在洽川景区当导游,给游客讲合阳的风土民情;在“七彩假期”和留守儿童一起写作业、画画。儿子还总说:“妈妈,我要当小志愿者班长,带大家一起做好事!”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我知道爱真的能传递下去。
16年来,我们的公益路越走越宽:从最初几个人的零散活动,成长为拥有1215名注册成员的专业志愿团队;从偶尔组织的敬老活动,逐步拓展出“暖冬行动”“七彩假期”“童伴小屋”等多个成熟的品牌项目。2019年,我们又牵头组建了花园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当350平方米的基地建成,看着里面的妇儿微家、公益图书馆,想到以后能在这里常态化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时,我站在基地门口竟然红了眼。这不仅是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更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搭建了一个踏实又温暖的“家”。因为这个“家”的存在,让越来越多的街坊邻里、爱心人士也主动加入我们,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6年来,“暖冬行动”已持续为众多留守儿童和需要帮助的家庭送去温暖与关怀;“七彩假期”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为成千上万的孩子带去了知识与欢乐。而我,还是那个被一颗糖打动的王菊芳,只是身边多了无数同行者。未来,我想继续带着这份甜,与更多同行者一起,让爱的大河奔涌得更远、更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