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缺产业,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林麝养殖搞得红火,杨公祠的清廉故事越传越广,不仅口袋鼓了,风气也更正了!”谈及村庄变化,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背后,离不开镇村领导干部扎根一线、精准施策,以产业兴村为根基,以文化铸魂为引领,让昔日普通村落焕发蓬勃生机。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故郡镇桥山村立足村庄生态优势,引进林麝特色养殖产业,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配套建设通风保暖圈舍、专用草料储存室及规范消杀设施,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如今,养殖基地已繁育林麝百余头,每头林麝年产值超5万元,不仅带动5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通过土地流转、饲料供应等方式,让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十万元。
文化铸魂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桥山村聚焦明代廉吏杨武“崇仁尚义、博学精进、清廉爱民、刚正不阿”精神,打造集教育、展示、传承于一体的杨公祠廉政教育基地,传播廉政理念,弘扬廉政文化,长鸣党风廉政警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桥山村将廉政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村级“一约四会”机制,评选“廉洁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如今的桥山村,产业兴旺有“路子”,乡风文明有“尺子”,村民日子有“奔头”,一幅“产业兴、风气正、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