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级关中文化(渭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暨2025年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为深入推进国家级关中文化(渭南)生态保护区建设,系统提升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11月5日,国家级关中文化(渭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暨2025年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市的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及非遗工坊负责人等百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开班仪式现场
开班仪式上,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秀萍讲话
本次培训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中文化(渭南)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培训班邀请了省、市非遗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为学员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
![]()
![]()
![]()
培训为期三天,创新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的模式。课程设置紧扣工作实际,涵盖了非遗政策法规深度解读、生态保护区建设政策解析、代表性实践案例分享以及非遗创新转化路径探讨等多个方面,内容翔实,注重实效。
在集中授课环节,相关专家围绕“从文化保护到经济引擎”“生态保护区建设实践逻辑”“非遗传承与保护地方实践”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场教学环节则组织学员深入非遗项目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观摩、技艺交流与经验研讨,直观感受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共同探索技艺精髓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
![]()
此次培训是渭南市强化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系统学习,学员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的认识,拓宽了工作视野,掌握了新的工作方法,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培训的成功举办,为全市非遗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下一步,渭南市将继续坚持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统领,持续巩固培训成果,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推动非遗工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