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韩城:服务业首占半壁江山 “工业老城”正转身“生态新城”)
11月4日,渭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启动渭南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是韩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该市紧扣“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以“三个年”活动和“八场硬仗”为抓手,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攻坚克难,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8.0:68.4:23.6优化至8.7:36.4:54.9,服务业正在逐步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韩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新强说:“今天的韩城,天空蓝、绿水清、生态优,正在实现从‘工业老城’到‘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
韩城古称“龙门”,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将韩城列为“一群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六城”之一。
“十四五”以来,韩城市坚定实施“工业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建立钢铁深加工等9条重点产业链,形成钢焦煤电建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的现代产业体系。龙钢、旭强瑞被确定为省级链主企业。“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廊道投用,红马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引领产业发展前沿。全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3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3.7%;司马迁祠入围文化和旅游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龙钢公司创成西北唯一的4A级钢铁旅游景区,《护宝寻踪》等韩城元素影视作品带动文旅持续升温;为康公司、富强宏图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韩城市域综合实力稳居西部百强中上游。
韩城市委常委、副市长雷进飞进一步介绍说,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韩城市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精准调度挖潜增效;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完善政策支撑,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紧扣“稳外贸创试点”中心任务,建立外贸企业“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十四五”时期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大突破”和外贸经济“大翻番”:市场主体即将突破4万户(39647户),较“十三五”末净增5085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131元和19157元,年均增长5.3%、7.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8.0:68.4:23.6优化至8.7:36.4:54.9,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9%,人均GDP超7万元(73660元),经济规模稳居渭南前列,经济综合实力跃居“西部百强县市”第39位,较“十三五”末提升9个位次。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4.5%,占GDP比重由“十三五”末的23.6%跃升至2024年底的54.9%,服务业正在逐步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外贸进出口总额由“十三五”末的8000万暴增至2024年的4.14亿元,累计完成了12.3亿元,总体规模翻了两番多,至“十四五”末有望突破15亿元大关,实现“小体量”向“大规模”,“单一商品”向“多元产业”,“传统贸易”向“新业态融合”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黄河沿岸的工业重镇,韩城市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基准线和硬约束,积极打造黄河中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序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深化企业工艺技改,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完成焦化产能淘汰、石灰立窑整合,培育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0户,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达到78%。
据雷进飞介绍,“十四五”以来,市上坚持“精细管理、工艺技改、结构调整”三措并举,全面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根本性好转、整体性提升。其中包括: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面优化调整能源、供热、运输结构,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750兆瓦,年发绿电10.1亿度;投资6.27亿元的清洁供暖余热利用长输供热全面投运,每年可节约标煤10.5万吨;5.5米焦炉焦化企业全部完成干法熄焦改造,龙钢公司成为西北首家钢铁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环保绩效B级以上企业达到4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累计减排4834吨、4921吨、730吨、76吨,提前完成省上下达的“十四五”减排任务。最为可喜的是,“十四五”期间,韩城市连续四年全面完成省考优良天数、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三项指标任务,优良天数由“十三五”期间的平均203天提升至“十四五”期间的266天,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稳居关中63个县市区第一方阵。
周新强表示,“十四五”时期,韩城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片区+中心村”模式荣获全省政府职能转变优秀创新案例;完成48户国企重组整合,成功发行两批次12.7亿元私募债券,市属国企实现从“失血”到“造血”再到“回血”的关键性转变。
针对“十四五”初期债务风险全面显现的问题,韩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中、省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积极采取扛牢主体责任,凝聚风险化解合力;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摸清债务家底;坚持多措并举,全面优化债务结构;聚焦国企改革,推动平台转型升级等措施,扎实做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化债工作被中组部列为“新官理旧账”践行正确政绩观典型案例。
韩城市财政局局长孙振勃说,“政府法定债务控制在限额以内,非标债务清零,金融债务利率控制在6%以下,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得到全面化解,‘爆雷’风险精准排除,城市信用有效修复,金融环境彻底改观,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紧箍咒’实现了有效松绑。”
另外,韩城市城市功能持续完善,集中改造老旧小区53个,清洁供暖、北区照明等项目启用。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1个;乡村振兴持续巩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清零,芝阳镇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民生保障持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分别达1.5万人、1万人和0.35万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63所,新增学位1170个。
周新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韩城必将紧抓战略机遇,锚定‘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韩城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