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总觉得“骨科问题离自己很远”,要么是运动受伤了才想起看医生,要么是关节疼到走不动路才重视,最后往往把小问题拖成了难调理的慢性病。今天骨科医生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5个最实用的骨科常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看完都能少走弯路。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也做过这些“伤骨”的事?运动前不热身,跑完步膝盖疼就硬扛;坐办公室一整天不起来,腰僵了就捶两下;家里老人上下楼膝盖疼,觉得“人老了都这样”,从来不去检查…… 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都在悄悄伤害我们的骨骼和关节,时间久了,滑膜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问题就会找上门。
下面这5个常识,一定要记牢,关键时刻能帮你保护骨骼,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第一个常识:运动受伤别“硬扛”,“先冷后热” 是关键。很多人运动时崴了脚、扭了腰,第一反应是“歇两天就好”,甚至会揉一揉、敷个热毛巾,结果越处理越肿、越疼。其实运动急性损伤(比如崴脚、肌肉拉伤)后的48小时内,是“出血水肿期”,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先冷后热”。受伤后立刻停止运动,找个平稳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把受伤的部位抬高(比如崴脚了就把脚垫高于心脏),然后用冰袋裹上毛巾敷在受伤处,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敷一次,这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千万不要揉、不要热敷,更不要勉强走路。等到48小时后,肿胀不再加重,再换成热毛巾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和恢复。如果受伤后疼得没法动,或者肿胀越来越厉害,甚至出现关节变形,一定要及时去骨科检查,排除骨折、韧带撕裂的可能,别硬扛着拖成慢性损伤。
![]()
第二个常识:久坐比你想的更“伤腰”,3 个小动作救腰。现在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很多人一坐就是半天,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能坐 4-5小时不起来。其实腰椎就像一根 “承重杆”,坐着的时候,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着时还大 —— 站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 1倍,坐着时是1.5 倍,要是再弯腰驼背、跷二郎腿,压力能达到2-3 倍。时间久了,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就会慢慢受损,可能出现腰僵、腰疼,严重的还会压迫神经,导致腿麻、腿疼,也就是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其实护腰很简单,关键是“别久坐”,每坐 30-40 分钟,就起来活动5分钟,做3个简单的小动作:一是“靠墙站”,后背贴墙,头、肩、臀、腿都贴紧墙面,保持5分钟,调整腰椎姿势;二是“慢转腰”,双手叉腰,慢慢顺时针转5圈,再逆时针转5圈,幅度不要太大,缓解腰僵;三是 “伸懒腰”,双手向上举,身体慢慢向后仰,拉伸腰背部肌肉,减轻腰椎压力。另外,坐的时候也要注意姿势,选择有腰靠的椅子,让腰靠贴合腰椎曲线,脚平放在地面,不要跷二郎腿,这样能减少腰椎的负担。
![]()
第三个常识:老人膝盖疼不是 “正常老化”,可能是 “关节病”。很多中老年人会说“人老了,膝盖疼是正常的,不用治”,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膝盖疼不是“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膝关节出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骨关节炎 ——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的软骨会慢慢磨损,就像机器零件用久了会老化一样,如果不及时干预,磨损会越来越严重,从 “上下楼疼”变成“走平路也疼”,最后可能连站都站不稳。所以家里老人要是出现膝盖疼,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去骨科检查,医生会根据磨损程度给出建议:轻度磨损的话,平时少爬楼梯、少蹲跪,避免提重物,每天可以做“直腿抬高”运动(平躺,腿伸直抬高至30°,停留3秒再放下,每次 10-15 个),增强膝盖周围的肌肉力量,保护关节;如果磨损严重,可能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别拖到最后需要手术才重视。另外,老人平时可以穿软底、有减震功能的鞋子,走路时放慢速度,避免膝盖受到剧烈冲击,也能减少关节磨损。
![]()
第四个常识:补钙不只是“吃钙片”,吃对、动对才有效。提到护骨,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补钙”,但很多人只知道吃钙片,却不知道 “补了不一定能吸收”,甚至补多了还可能伤身体。其实正确的补钙,要做到 “吃对食物 + 适量运动 + 晒对太阳”。首先,补钙不一定非要吃钙片,日常饮食里就有很多高钙食物,比如牛奶(每天喝 300ml,相当于补充 300mg 钙,比吃钙片更易吸收)、豆制品(豆腐、豆干,尤其是北豆腐,钙含量更高)、绿叶菜(菠菜、油菜,煮的时候
先焯一下水,减少草酸,帮助钙吸收)、小鱼小虾(比如虾皮、小鱼干,连骨带壳吃,钙含量特别高)。其次,光补钙不够,还要“动起来”。骨骼就像“用进废退”的机器,长期不运动,钙会慢慢流失,反而容易骨质疏松。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每天都要适量运动,比如年轻人可以跑步、跳绳(注意运动前热身),老人可以散步、打太极,每次 30 分钟左右,通过运动刺激骨骼,让钙更好地沉积在骨骼里。最后,别忘了晒太阳。每天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晒 15-20 分钟太阳(不用暴晒,露出手臂或腿部就行),身体会合成维生素 D,而维生素 D 能帮助钙的吸收,相当于给钙 “搭桥”,缺了它,补再多钙也没用。
![]()
第五个常识:骨质疏松不是 “老人病”,年轻人也要防。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老人的专利”,其实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会得骨质疏松,比如长期熬夜、节食减肥、很少晒太阳、不爱运动的人,都容易出现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最可怕的地方,就是 “早期没症状”,等到出现腰疼、腿抽筋,甚至不小心摔一跤就骨折,再去检查,骨骼已经变得很脆弱了,调理起来也更难。所以年轻人也要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一是别节食减肥,很多女生为了减肥,不吃主食、不吃肉、不喝牛奶,导致营养不均衡,钙和蛋白质摄入不足,骨骼就会慢慢变脆;二是少喝碳酸饮料、咖啡,这些饮品会加速钙的流失,平时多喝温开水;三是每天保证 30 分钟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瑜伽,都能帮助增强骨骼密度;四是别熬夜,熬夜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其实骨骼的保护,从来都不是 “出了问题再治”,而是 “日常慢慢养”。不管是年轻人避免运动损伤、久坐伤腰,还是中老年人保护膝盖、预防骨质疏松,只要记住这些常识,从小事做起,就能让骨骼更健康,远离骨科问题的困扰。
![]()
供稿:手足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