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流展示移风易俗工作经验和成果,“文明宝鸡”开设“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栏目,展播各县区移风易俗优秀案例,以点带面展示基层实践智慧,为持续深化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供鲜活样本和创新思路,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树立文明新风。
引言
面对陈规陋习的“沉疴旧疾”,近年来,麟游县酒房镇以破局者的姿态主动出击,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子”。从戏台上演译的《彩礼风波》到村规民约立下的文明标尺,从模范家庭树立的鲜活榜样到殡葬改革重塑的生态理念,酒房镇以立体化、多维度的创新实践,推动文明新风在乡土间扎根生长。
主要做法
一是戏台演尽彩礼苦,屏幕传扬文明风
![]()
酒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酒房话事队”志愿服务品牌,紧扣移风易俗主题,志愿者们编排了小品《彩礼风波》等。以农村常见的彩礼纠纷为故事主线,生动展现了高额彩礼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年轻人在传统习俗与爱情之间的挣扎。通过志愿者们精彩的演绎,将移风易俗的理念融入到剧情之中,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深刻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自演出以来,《彩礼风波》已在全市县、乡镇巡演30余场,累计观众达5000余人次,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移风易俗宣传的“活教材”。同时,利用村组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移风易俗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倡议书等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组织志愿者在镇村集会、入户过程中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移风易俗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村规民约立标尺,红白理事守方圆
![]()
指导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倡导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其中,明确红白事的标准和流程。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组成,负责监督和指导红白事办理。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与事主沟通协商,帮助制定红白事简办方案,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红白事台账,对每一场红白事的办理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定期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模范家庭扬正气,宣扬典型引新风
![]()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将移风易俗表现作为重要评选标准。通过群众推荐、村级评选、镇级审核等程序,累计共评选出好媳妇20余名、好婆婆20名余名,并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
四是宣传引导破旧俗,生态殡葬展新貌
![]()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和绿色殡葬理念,让群众了解传统土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以及火葬和生态安葬的好处。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和文明实践志愿者上门做思想工作,打消群众的顾虑和抵触情绪。投资建设公益性公墓,为群众提供生态安葬场所。目前,酒房镇已建成公益性公墓7处,可容纳墓穴800余个,基本满足了全镇群众的安葬需求。同时,对乱埋乱葬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恢复土地原貌。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要筑牢宣传阵地,让文明新风“声”入人心
酒房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通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将抽象的移风易俗理念转化为生动的舞台故事,以文化人、以风化俗,让文明新风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同时,结合“酒房话事队”深入村组、家庭的“拉家常”式宣讲,用乡音传递政策、用故事解析新风,使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等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群众心田。
启示之二:要聚焦民生需求,以服务提升幸福“质感”
移风易俗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建设公益性公墓等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实际难题,减轻经济负担;通过各种先进评选,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树立了新风标杆。只有将移风易俗与民生实事紧密结合,从群众“急难愁盼”处发力,才能让文明实践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启示之三:要激发主体活力,凝聚共建共享“大合力”
群众是移风易俗的主体,也是文明新风的创造者与受益者。酒房镇通过广泛收集民意、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志愿服务队精准服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响应、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才能凝聚起移风易俗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