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为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全方位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商南县幼儿园在本刊特推出“师德先进事迹展播”栏目,广泛宣传教育战线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优秀教师的世界,听听她们立德树人的感人故事……
麻建英,女,1972年生,本科学历。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8月入职商南县幼儿园。初遇天真烂漫的孩子,她便深深眷恋这片充满欢歌笑语与诗情画意的天地。在她心中,做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无比神圣,这份信念让她的人生变得充实而坚定。
![]()
坚定“决心”:为转型注入不竭动力
从初中教师转型幼儿教师,麻建英面临着工作对象、内容、方式及技能的巨大挑战,曾一度无所适从。但新单位文明有序的氛围、同事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孩子们的活泼可爱,让她迅速爱上了这份新事业。
转型之路布满荆棘:课堂秩序混乱、幼儿队列松散、家长会效果不佳、调皮孩子难以管教,就连秧歌舞步、钢琴弹奏等技能也成了“拦路虎”。短短一个月,她瘦了六斤,却从未动摇做好幼师的决心。为实现“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目标,她付出了诸多努力:
1.订阅《幼教博览》《为了孩子》等刊物,钻研优秀教案的三维目标与亮点,学习论文、随笔中的幼教理念与方法;
2.主动向同事请教班级管理妙招,向优秀教师汲取课堂驾驭经验;
3.积极参与培训、听课与评课,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教育心得,将所学融入保教实践;
4.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专业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入职两年后,39岁的她一次通过考试,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同年,她参加国培,被商洛市教育局、商洛学院评为“优秀学员”;第三年获评县级优秀教师。这更坚定了她前行的脚步。工作之余,她撰写的教育随笔、故事、论文及教育情怀类文学作品,多次发表并获奖。她常说:“只要有想做事的决心,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
![]()
![]()
永葆“童心”: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
在麻建英眼中,童心是理解孩子的前提。一次,孩子们纷纷跑到活动室外,围着树枝上受伤的小鸟议论:“它怎么受伤了?”“会不会饿死?”有孩子提议救助,还有孩子想出“放食物等鸟妈妈”的办法。她没有用纪律限制孩子,也没有用既定课程挤占他们的爱心空间,而是守护这份纯真——在她看来,多保留一份童心,孩子的童年便多一份美好。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提议玩“老鹰捉小鸡”。麻建英原本安排高个子的李楠当“鸡妈妈”,但李楠主动要求当“老鹰”。她笑着答应“下一轮让你当”,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也让游戏充满乐趣。轮到李楠扮演“老鹰”时,她表现得格外投入,孩子们的笑声也格外响亮。
受孩子们的感染,麻建英常以儿童的视角陪伴他们:一起玩游戏、读绘本、讲故事、做手工,感受他们灵动的内心世界。她形容这份体验“像徜徉在五颜六色的百花园,乐而忘返”。她常对同事说:“永葆童心,才能发现孩子的美好,成为他们喜欢的‘大朋友’。”
![]()
![]()
![]()
倾注“爱心”:滋养幼苗成长的阳光
“爱是教育的灵魂”,这是麻建英的教育信条。留守儿童吕明佳性格胆怯,眼神里总带着拘谨,她便对这个孩子多了几分关注。一次户外体育游戏“用沙包打大灰狼”中,吕明佳没能打中目标。两轮游戏结束后,麻建英鼓励未打中的孩子再试一次,当看到吕明佳胆怯地举起手时,她立刻给了孩子机会。这一次,吕明佳成功打中,麻建英当众表扬了她的勇敢,回活动室后还奖励了小红花。渐渐地,吕明佳的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
日常工作中,她的爱藏在细节里:孩子被子滑了,她轻轻盖好;孩子衣服汗湿了,她用干净毛巾衬上;孩子闹情绪,她会牵着孩子的手耐心安抚……。家长们常赞叹:“麻老师真是爱孩子的好老师!”她却笑着说:“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呵护他们早已成了本能——他们那么弱小,由不得人不心疼。”
![]()
![]()
![]()
坚守“责任心”:扛起师者使命的支柱
如今53岁的麻建英,已坚守教育岗位35年,却依然保持着强烈的责任心,成了同事眼中“人老心不老”的榜样。清晨,她会提前拿着测温枪、晨检本,在门口热情迎接孩子;户外活动前,她总会反复叮嘱安全事项;她会单独和性格内向的孩子谈心,引导他们爱伙伴、爱幼儿园;作为部室管理员,她按时开窗通风,认真清洁消毒桌柜,补充操作材料;安全执勤,她总是提前到岗,对家长做安全提醒……
48岁时,分享《只要有爱就够了》师德师风心得;
49岁时,为同事演示自制玩教具“托马斯火车”的制作与玩法;
50岁时,到乡镇幼儿园沉浸式带班,与结对教师交流学习;
51岁时,分享学习教育家于漪精神的读书心得;
52岁时,仍坚守一线带班,获评幼儿园“爱岗敬业星”;
53岁时,代课之余,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上岗,获评幼儿园“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
![]()
![]()
![]()
![]()
秉持“好学心”:滋养教育情怀的源头活水
这份融入日常的责任与热爱,背后是麻建英从未松懈的学习。她把学习当成了生活常态:一有空闲,便潜心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跳出幼教看幼教》等专业书籍,不断更新教育认知;主动浏览网络优质课例,从优秀实践中汲取教学智慧;还跟着小红书学习折纸、泥工技巧和趣味小游戏,为课堂储备更多能吸引孩子的“小本领”。面对数字化教学和新型教育理念,她积极向年轻同事请教PPT课件动画制作、班级区角创设方法,以及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幼儿表征作品展示技巧……
她坚持把学到的重点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反复琢磨、整理成实用资源,用实打实的学习行动和“不服老”的韧劲,守护着心底那份对幼教的赤诚。她说学习一直是她的“源头活水”,能让她始终离孩子更近,离教育的初心更近。
![]()
十六载幼教春秋,麻建英未曾留下惊天动地的壮举,亦无赫赫骄人的成绩,却以无数个浸润温情的日常,践行着“心系幼教、躬耕笃行”的初心誓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纵使教育生涯已近尾声,她依旧兢兢业业,在珍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自身的一片余晖,照亮孩童成长的每一步,给幼儿园添上独属于自己的温暖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