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旬老翁的皮影情)
2012年,正当羊肉泡馍生意风生水起时,惠庆龙却把所有精力转移到富平阿宫腔皮影戏上,让身边不少人为之唏嘘。
![]()
惠庆龙展示皮影
“我就想让更多人了解富平阿宫腔皮影戏,绝不能让这门技艺在我手里失传。”10月6日,谈及当初的决定,惠庆龙坚定地说。
惠庆龙,76岁,富平县到贤镇人。他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富平皮影代表性传承人。据介绍,富平阿宫腔源于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项羽攻入咸阳后焚烧阿房宫,宫中歌女、乐师逃亡至乾县、礼泉、三原、耀县(今耀州区)、富平等地,将这一古老的宫廷曲调带到民间,后来以皮影(灯影)戏的形式演出。最终,其在富平繁衍流传至今。
“我爷爷、父亲都是戏迷,每逢县上剧团来村演出,他们就背上我去看戏,因而我自小就对戏曲有着特殊的感情。”惠庆龙说,他老舅惠存孝从12岁起就跟着段天焕皮影班演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15岁时就跟着老舅学习阿宫腔、乐器演奏和谱曲,这为他后来从事皮影表演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年后的惠庆龙迫于生计,曾当过老师,卖过扯面和羊肉泡馍,但对富平阿宫腔皮影戏的热爱并未消减,只要一有闲暇,他就唱唱戏或做一些与皮影相关的事情。
2012年,当时63岁的惠庆龙决定从事阿宫腔皮影戏表演事宜,并成立了富平县阿宫剧社。“自从做生意以来,家里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儿女们也非常支持我。”惠庆龙表示。
为了学好皮影技艺,惠庆龙拜老艺人井六石为师,并在惠存孝、段明侠老艺人的精心指导下,他的皮影表演技艺不断走向娴熟。学习期间,他还学会了“一人独挑”皮影技艺。
“皮影戏表演全靠艺人在幕后操纵,不仅需要艺人手指、手腕和手臂间的灵活配合,还要熟悉剧情内容和人物入场顺序,这样表演出来的皮影人物才更加形象逼真。”惠庆龙说,为掌握这门技艺,手指头受伤是常有的事,有时疼得整夜睡不着,但他都坚持了下来。
“我多少次半夜醒来时,还看到他在练习皮影。后来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只要是投资皮影的事,我都全力配合。”一旁忙活的妻子邵敏芹回忆道。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阿宫腔皮影戏,惠庆龙除了走进社区、学校、景区等地表演宣传外,还在“首届中国皮影文化发展论坛”、“传承在谱”公益社教活动现场等频频亮相,不仅让全国各地的非遗爱好者了解了阿宫腔皮影戏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还感受到了这门古老技艺焕发出的新活力。此外,惠庆龙还免费教授学员学习这门技艺,截至目前,已有4位学员跟他全程学习,田敏英就是其中一位。她说:“惠老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皮影技艺,我能理解他对皮影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学好这门技艺,将它传承下去。”
“富平阿宫腔皮影戏现在能被更多人熟知,也离不开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支持。为了方便我表演,县上还专门为我购置了皮影戏大篷车,作为传承人,我会坚持表演下去,尽己所能培养更多传承人。”惠庆龙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