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老有所为”基层实践,依托法门镇离退休党总支等机关老年党支部,成立“银发调解”服务团,广泛动员离退休党员干部持续服务基层一线,以“银发智慧”为基层化解纠纷开出了“暖心良方”。
引入社会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引导“银色先锋”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小组管理,鼓励“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乡贤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形成化解民间纠纷工作合力,通过讲述自己学法、知法、用法的亲身经历,为基层治理注入“银色智慧”。
发挥职能作用,拓展调解范围。“银发”调解员坚持“三免原则”,即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着力实施“以调促和”服务模式,坚持“和为贵”“调为先”,通过老干部、老党员上门沟通,有的放矢、靶向治疗,协调解决邻里矛盾等“大烦恼”,实现矛盾纠纷的早期预防和初步化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的美好愿景,真正做到“党建引领夕阳红,银发调解促和谐”的初衷。
展现银发调解 丰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银发”调解队伍“政治强、觉悟高、党性好”的政治优势,组建“银发”宣讲团,围绕法律法规、矛盾纠纷调解、邻里相处等主题进行集中宣讲。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靶向式”宣讲,通过进田间地头开设“农家课堂”、进单位开展“板凳宣讲”等形式,用群众能接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银龄故事”,树立“银龄榜样”,展示“银龄风采”。
帮助纾难解困,提升纠纷化解质效。“银发调解室”经过老干部、老党员长期的工作积累与沉淀,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调解法,在深度参与诉源治理中发挥“银发力量”、传递“银发温度”、展现“银发担当”、贡献“银发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