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积极推进提纯复壮工程,通过科学选育与标准化种植,不断提升荞麦品质与产量,真正让荞麦成为群众增收的“金种子”和定边农业的“金名片”。
金秋时节,贺圈镇成片的红花荞麦进入采收期。机械轰鸣中,一台收割机正在荞麦地里平稳推进,所过之处,荞麦穗被整齐收割,籽粒尽数归仓。
![]()
贺圈镇彭滩村种植户张俊岭:我今年种了110亩红花荞麦,这是我种的第四年。现在就到了收获的时间,像我这110亩左右大约就是半天时间就可以收获完。
张俊岭的这片荞麦,不仅仅是一季庄稼的收获,更是我县红花荞麦提纯选育项目的“种子选手”。作为世界红花荞麦的原产地,我县红花荞麦一度面临品种混杂、品质下降、单产偏低等严峻挑战。为此,2021年以来,我县启动了红花荞麦提纯选育项目。
县级科技特派员王世东:今年由县发改科技局实施了100亩,县农业农村局实施了100亩。我们每年都进行一些筛选,选择分枝能力强的、茎秆颜色深的、籽粒具有品种特征特性的,进行一部分的品种标记,对于这些性状比较好的进行分区试种。
为确保科研精准性,这片试验田不仅设置了专用隔离带和人工作业行,还配备了供水系统以对抗干旱天气。此外,技术人员每周定期开展生育期观测记录,进行人工性状统计和移植剔除工作,确保每一株入选的荞麦都符合最优育种标准。
县级科技特派员王世东:今天进行的是单株产量的统计,再进行百株产量的统计、综合性状的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然后我们要在室内进行烤种,就得到了一系列所需要的数据,明年我们想把这200多亩收获的原种进行大面积扩繁,争取将来咱们定边人能种上定边自己的当家品种。
颗粒归仓,既是收获,更为品种改良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提纯复壮技术,红花荞麦单株结籽数有望提升至50粒以上,植株抗逆性显著增强。目前,我县荞麦平均亩产约100公斤,据悉,该项目力争通过品种优化和栽培技术改进,将亩产提升至150公斤,为打造定边红花荞麦品牌、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干部秦国慧:下一步,我单位将继续深入推进红花荞麦提纯选育工作,加快开展红花荞麦良种的选育,进一步提升荞麦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我单位已经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对定边县红花荞麦的种质资源评选与保护利用和品种登记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推动荞麦全产业链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