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在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支持下,我省经营主体活力满满,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93万户。
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93万户
今年以来,陕西省市场监管部门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全省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成效卓著。
今年以来,我省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一件事”上线运行,“个转企”新增146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55%。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准营、纳税申报等高频领域应用,全省173万户经营主体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累计使用185万次。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帮扶,构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93万户,其中企业占比27.96%,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10。
助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我省成立陕西市场大数据研究院,探索“小个专”增信制度,发布“秦增信”融资增信模型,4万户个体工商户用信金额超17亿余元;应用服务型执法办理案件2331件,减免罚款3708.5万元,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2052件;深入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行动,全省共检查涉企收费单位2220家,立案22起,退还企业多收费用388.33万元。
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省出台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和抽查等工作机制,发布省、市两级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受理方式,会同起草单位对191件重大政策措施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成立“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多报合一”改革;全面实施信用风险分类,推进“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深化信用修复创新试点,全省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93万户、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11件。
质量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省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
聚焦“项目保障”,我省积极构建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体系,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升行动,建成10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线下服务站点,服务企业11647家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4596.88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秦质享”质量基础信息服务线上平台,搭建起经营主体、技术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精准化质量技术服务桥梁。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服务机构1289家,引用标准33.58万条,上线服务方案3138个、典型案例829个。
聚焦“产业发展”,我省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行动。质量强企方面,“卓越质量三秦行”巡回培训覆盖2000余家企业,帮助700余家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推动724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196家企业导入《领军企业培育导则》,创新推出质量融资增信“白名单”机制;质量强链方面,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增材制造等13条产业链,“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围绕低空装备、太阳能光伏、氢能、输变电装备、富硒等5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全面展开相关产业链标准体系研究;质量强县(区)方面,26个县级城市进入首批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库。其中,西安市雁塔区实现全区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各领域标准化全覆盖。
聚焦“底线安全”,我省扎实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码贯通”质量追溯体系已覆盖352家企业、6127种产品,已赋码两万余批次产品;积极探索“制度建设+技术赋能+协同治理”三维联动模式,推进“查稽结合”向“查稽融合”转化,精准管控守牢药品安全底线。
聚力打赢“八场硬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聚力打赢“八场硬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如何发力?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加快新质生产力质量突破为主攻方向,统筹发挥质量工作职能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我省将持续推进输配电装备、航天动力、稀有金属等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积极布局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新建一批省级质检中心,提升重点产业检验检测能力,解决制约产业升级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难题;加快国家羊乳制品、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等国家质检中心建设进程,积极筹建国家营养健康产品、增材制造产品质检中心,围绕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省级质检中心建设。
深入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将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构建“链主”企业引领带动、重点企业攻坚领跑、“专精特新”企业配套协同的产业链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健全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产业链质量提升模式;加大对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库”的县(区)培育力度,争创国家级质量强县(区)创新试点。
持续优化地方标准管理。将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终期评估工作,总结推广亮点成效;加快推进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设,聚焦全省特色产业建立标准体系、实施标准转化、强化标准供给;部署开展“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标准国际化提升”两大行动,加快国家标准验证点、国家标准实施监测点建设,以标准服务我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