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各器官系统都有可能受到结核菌感染,但结核菌80%以上侵犯的是肺部,称为肺结核,俗称“肺痨”。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曾被称为“白色瘟疫”,至今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只要科学防治,完全可以战胜。
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伴有低热(多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免费做胸部X线检查和痰菌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其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肺结核患者都具有传染性,经过规范治疗2-4周后,传染性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养成良好习惯,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规范治疗:一旦确诊结核病,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坚持服药6-8个月(具体疗程遵医嘱),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复发、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
特别提醒:
结核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国家对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物和部分检查项目。如果怀疑自己感染结核病,可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疗机构咨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