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南县石坡镇南坪村,提及何计民,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72岁的供销社退休职工,多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其事迹如同一股暖流,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何计民的岳母李玉兰,曾是全国第四、五届人大代表,多次赴京参会,为国家和人民积极建言献策。如今,老人已88岁高龄,生活起居处处需要人照料。妻子家中兄妹二人,哥哥早年丧偶后重组家庭,作为上门女婿,居住地较为偏远;两个侄子为经营各自的小家庭,常年在外奔波忙碌,侄媳妇又需在学校附近租房照看孩子。如此一来,照顾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何计民和妻子肩上。然而,妻子还需协助儿子照顾两个孙子,多数情况下,照料老人的主要责任就落在了何计民一人身上。面对这份责任,何计民毫无怨言。他常说:“老人年轻时照顾我们,如今上了年纪,我们照顾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我退休了也没啥事情,在家把她照顾好些,我也心安。”
老人年纪大了,听力下降,何计民总是耐心与老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老人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他都能准确知道老人的想法。去年冬天,老人因病住院,何计民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陪护重任,为了能时刻悉心照料老人,他索性直接住在了病房,每至夜晚,他总要起身数次,仔细查看老人有无身体不适,要不要喝水。同病房的病友,皆被他的这份孝心所打动,纷纷称赞他是难得一见的好女婿。
过年期间,儿子一家都让她将老人带去县城一起过年。但老人久居农村,早已习惯农村生活,在县城住得浑身不自在,整日郁郁寡欢。何计民看在眼里,年刚过完他便让妻子继续在县城帮忙带孙子,他自己收拾好物品,带着老人返回了石坡街道的家中,每到赶集日,他就早早做好饭,带着老人去街道逛逛,让老人与熟人聊聊天,拉拉家常。
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他总是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着火炉,家里暖暖和和。每天他还绞尽脑汁,变着花样为老人准备饭菜,陪老人谈天说地,消解烦闷。天气回暖,老人萌生了回自家种菜的念头,何计民二话不说,陪伴老人一同回到了老家,走进田间地头,忙碌起来。他担忧老人劳累,总是抢着干那些繁重的体力活,让老人在一旁安心休息,老人腿脚不便,他便蹲下身子,耐心细致地帮老人松土、施肥、浇水。看着绿油油的菜苗一天天茁壮成长,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何计民心里明白,老人种下的,不只是菜苗,更是对生活那份炽热的热爱。
孝老爱亲,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何计民的事迹在村里口口相传,成为美谈。他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生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常说:“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理应传承并发扬光大。”(袁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