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三微草堂民宿一角
回到村里创业两年,李尚把民宿从1家开到了4家。从农家小院到现代化民宿聚集地,从布局设计到短视频运营,李尚越干劲头越足、越干越有奔头。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家乡发展避暑经济的门道大着哩。”
7月16日,关中平原热浪袭人。在太白县黄柏塬镇的三微草堂民宿,民宿主理人李尚端着一壶山泉水泡的茶,坐在小院的树下与客人闲聊。“这几天,几乎天天客满,热门房型一周前就订完了。”李尚说,他的民宿主打康养与乡村体验,回头客越来越多。
随着游客增多,他发现“吃得健康、住得安心”是客人的普遍需求,于是,以民宿为载体,销售当地的土蜂蜜、野生菌、山茱萸、高山药王茶、金丝带、太白茶等土特产,自己收入多了,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
在太白,一批像李尚这样的“新农人”正活跃在乡村。他们中有返乡创业青年,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创客。大家或修缮老屋,或打造新院,把一处处闲置资源变为旅居热地,把“凉资源”做成“热产业”。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绿色植被覆盖率9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50天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
依托独特的冷凉气候与生态资源,太白县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布局民宿、康养、旅居、研学等多元业态,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太白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纬介绍,这几年,太白县制定出台《太白县民宿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太白县旅游民宿星级管理办法》等政策,新建精品民宿272家,鼓励群众改建自营民宿44家。
7月18日,太白县文旅促消费暨第十六届旅游避暑季开幕,围绕避暑度假、体育赛事、乡村旅游3个系列,相继举办街头游演、民族雅乐会、啤酒音乐嘉年华、村际篮球赛等23项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避酷暑、赏美景、游花海、品美食的好去处。
当天,360余名户外爱好者在太白县咀头镇鳌山脚下的黄凤村欢乐农场,采摘新鲜蔬菜、体验农耕之乐。欢声笑语中,大家收获了新鲜绿色蔬菜,也留下一段惬意的美好记忆。
发展避暑经济,太白县选择组团式发展。当天,陕甘毗邻县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四县区代表齐聚太白县,共商文旅产业发展之策。这四县分别是太白县、凤县、留坝县、两当县,气候相宜、文脉相近、民俗相亲,是天造地设的秦岭清凉秘境。
太白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周荣华说:“这片秘境,平均森林覆盖率达90%,汉江、嘉陵江水系在此纵横交织;这片秘境,夏季平均气温19℃,年均空气优良天数360天,是大秦岭的天然氧吧、康养福地。”
如今的太白,避暑经济不只是凉资源,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引擎。“这片山,有清凉,有未来。”站在山林之间,李尚的话里多了一些笃定。他和众多扎根太白县的“新农人”,正沿着这条避暑产业链,一步步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太白县委书记刘俊霞说:“近年来,太白县立足生态功能县定位,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不动摇,聚焦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三大领域,打造全国知名旅游度假、运动康养两大目的地,壮大发展九大特色产业链,加快构建以高山蔬菜、全域旅游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之以恒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