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铜川市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壮大“三大产业集群”,紧盯问题短板,加强运行保障,突出重点抓落实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9.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5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79.25亿元,增长7.1%。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6亿元,实现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2.9%。夏粮减产油菜稳定,夏粮总产量6.78万吨,同比下降4.8%;油菜籽产量0.33万吨,增长0.1%。水果稳中有增,园林水果产量1.42万吨,增长3.6%。经济作物效益不断显现,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2万吨,增长3.5%;中药材采挖量1.39万吨,增长4.4%。畜牧生产形势稳定,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0.70万吨,增长9.2%。
工业经济增势良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分别增长12.2%、1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2%。先进制造产业集群高速增长。三大产业集群中,能源资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先进制造产业增长39.8%、特色新兴产业增长11.2%,先进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能源资源产业、特色新兴产业33.0和28.6个百分点。非能源行业增长较快。全市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增速高于能源工业2.6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7%。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9.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59.3%。重点产业链全部增长。全市4条重点工业产业链合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其中,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增长5.8%,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增长44.2%,新型建材产业链增长9.6%,光电子产业链增长47.4%。
服务业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0.8%、49.0%、26.7%、16.5%和13.0%。
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0%。二产投资带动明显。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2.5%,占全市投资的48.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1.7%,占全市投资的9.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7%,占全市投资的42.6%。重点领域增势持续巩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0.5%,占全市投资的67.3%,高于全市投资17.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41.7%,占全市投资的48.4%,高于全市投资28.7个百分点。社会资本投资增长18.3%,高于全市投资5.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6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8%。乡村消费恢复加快。全市限上乡村零售额同比增长28.7%,城镇零售额增长14.7%,乡村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基础生活类商品需求稳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3%、饮料类增长21.3%、日用品类增长5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6%。升级类产品增势较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9.0%、通讯器材类增长35.5%、金银珠宝类增长37.7%。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0%,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6.8%。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7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4元,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5元,增长6.6%。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财政金融运行稳定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1.82亿元,同比增长7.6%,较年初和上月分别增加27.74亿元和11.18亿元;贷款余额500.39亿元,增长16.0%,较年初和上月分别增加37.23亿元和7.42亿元;存贷款余额合计1472.21亿元,增长10.3%。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82亿元。
总的来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向好态势,但部分领域增长仍然承压,巩固当前回升向好态势仍面临诸多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多措并举稳工业、抓投资、促消费,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扎实做好稳增长和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铜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