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寻古中国·寻周记》的镜头
对准周原遗址的夯土基址时
三千年文明的厚重密码
正在被现代科技层层破译

© | 央视一套
这部由央视与国家文物局
联合打造的纪录片
正以考古新发现为钥匙
打开三千年礼乐文明的宝库
而宝鸡这座"青铜器之乡"
正以全新的姿态
邀请世人
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周原
中华文明的基因库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诗经》里的这片沃土,藏着中华文明最原始的密码。
© | 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
三千年前,古公亶父率周人迁居岐山脚下,在雍水河畔种下第一粒粟米。

© | 央视一套
考古发现的175万平方米城址、三重环套宫城,印证着《史记》中"古公迁岐"的传奇。

© | 央视一套
当航拍镜头掠过周原遗址,人工水系勾勒出的井田制雏形,恰似大地书写的《周易》卦象。

© | 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
周公庙的千年古柏见证着"制礼作乐"的伟业。

© | 央视一套
周公庙后凤鸣岗上振翅欲飞的金色凤凰,让《国语》中"鸑鷟鸣于岐山"的传说照进现实。

© | 央视一套
△何尊铭文中带“心”的“德”字
那些刻在甲骨上的"德"字,比殷墟甲骨文多出的"心"字底,正是周人"以德配天"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正如纪录片中专家所言:"周文化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道德基因。"
二、青铜
凝固的文明史诗
走进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仿佛踏入时光淬炼的琥珀。



© | 央视一套
镇馆之宝"何尊"腹底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 | 央视一套
"单氏逨盘"上284字铭文,串联起十二位周天子的历史长卷。
"胡簋"作为唯一传世的周王御用品,内壁的饕餮纹仍在诉说"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


© | 央视一套
纪录片中首次披露的3D复原技术,让青铜器铸造场景重获新生。
当虚拟匠人将1200℃的铜液注入范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工艺的奇迹,更是"钟鸣鼎食"背后的制度文明。
正如青铜器上的云雷纹,看似简单的重复,实则是对"天人合一"哲学的永恒叩问。
三、西府味道
舌尖上的礼乐文明
周人的"食不厌精"传统,在西府美食中得到完美传承。

© | 宝鸡文旅
岐山臊子面讲究"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暗合"九礼"规范。

© | 宝鸡文旅
扶风鹿糕馍的十二道工序,恰似《周礼》中的十二章纹。

© | 宝鸡文旅
凤翔豆花泡馍的"白玉金边"造型,让人想起青铜酒器的饕餮纹。


© | 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
纪录片特别呈现的"周式宴饮"复原场景,更让观众见识到"钟鼓既设,举酬逸逸"的礼乐之美。
四、寻古地图
触摸时光的肌理
沿着纪录片的镜头,我们可以绘制一张独特的寻古地图:
3日深度游


© | 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
Day1:中国·周原景区(上午周文化探秘+下午非遗手作+晚上封神夜场)


© | 于浩摄影
Day2: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文化景区(上午青铜文明鉴赏+下午大唐珍宝瞻礼)

© | 行摄宝鸡
Day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乘天下索道至天圆地方,漫步太白草甸)
亲子研学游

© | 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
Day1:周原景区研学夏令营(朱砂启智+青铜器制作)→周文化博物馆数字互动展
Day2:周公庙→凤凰山考古探秘体验→返程前采购岐山醋、锅盔等特产
旅行指南
1. 交通贴士
高铁:西安北→岐山站(40分钟),出站后乘101路公交直达周原景区;宝鸡南→岐山站(20分钟),转乘景区直通车。
自驾:西安出发沿连霍高速至蔡家坡,全程约2小时;宝鸡市区出发沿滨河北路直达,约1小时。
2. 住宿推荐
酒店:太白山御龙湾温泉酒店,私享雪山温泉;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禅意客房,体验佛文化修行。
特色民宿:周原景区原舍客栈,感受周代建筑美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当《寻周记》的片尾曲响起
宝鸡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密码仍在持续破译
宝鸡都在以开放的姿态
邀请世人共赴这场跨越三千年的文化之约
这个夏天
让我们跟着纪录片的镜头
在宝鸡解码中国文明的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