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大规模种植始于明代(1368年—1644年)。兴平辣椒与兴平大蒜被形容为兴平人民致富的“红白二将军”。辣椒采收后,各家的女人们就会围坐在一起,拿着针线,如同纳鞋底缝衣裳似的,串着红辣椒。于是在各家的门前屋后廊檐下,在窗前,在门边,都挂上了鲜红的辣椒串儿。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钱串子”。
兴平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及悠久的栽种历史和椒农纯熟的栽种技术造就了兴平辣椒独特的风味。长期以来,兴平实行大蒜、辣椒连作倒茬种植,逐年施入一定的农家肥,土壤有机质不断提高。兴平光照充足,全年日照率达到50%,成熟期白天光照强,光合作用强,易于辣椒膨大和转红;夜温低,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同时,兴平历代椒农长期以来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辣椒种植经验,保证了辣椒品质的纯正,兴平椒农习惯于辣椒整株收获搭架自然风干,保持了辣椒原有的品质特色和外观特点,颜色鲜红,味道鲜美。另一方面传统天然制品与传统技艺(石碾制作技艺)相结合,在祖祖辈辈工匠的一代代传承下,已形成人们饮食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和习惯。
兴平石碾辣子传统技艺已列入市级第八批非遗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