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风楼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公益劳动模式,将“义剪扫尘,正心同行”的理念化作行动。近日,一群特殊的“公益使者”——社区矫正对象,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带领下,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礼物走进了老人的家门。

暖流涌动:银发焕新颜,陋室生光辉

巧手理云鬓:理发剪的清脆声响中,花白头发如雪飘落。矫正对象耐心询问老人喜好,专注修剪。片刻间,一张原本略显憔悴的脸庞便焕发出新的神采。奶奶看着老头子清爽的短发,眼角的笑意如阳光般灿烂:“好久没这么利索了,真精神!”
挥汗净庭除:扫帚拂过地面,抹布擦亮门窗。矫正对象们俯身清扫积尘,整理杂物,归置农具,连墙角缝隙也细心擦拭。汗水浸湿了衣衫,原本昏暗杂乱的房间渐渐变得窗明几净,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落进来。
温情沐身心:一盆温度恰好的清水旁,矫正对象轻轻托起老人的头,细心湿润发丝,涂抹皂液,指腹力度轻柔地按摩头皮,再以温水缓缓冲净。温热的水流不仅洗去尘埃,更传递着无声的关怀与敬重。爷爷感慨:“这头洗得舒服,心里也暖乎乎的。”
新生之路:扫尘亦扫心,正行见担当

这些朴素的善行义举,对社区矫正对象而言,不止是公益劳动,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家庭温情的呼唤。
在躬身服务中重拾价值:当看到老人因焕然一新而由衷展露笑容,矫正对象丰某坦言:“没想到我这双手,除了犯错,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到人,让爷爷奶奶这么开心。”每一份真诚的感谢,都如星火般点亮了他们内心被遗忘的责任感。
在换位思考中唤醒共情:为老人换衣时感受到皮肤的松弛,整理旧物时看到泛黄的全家福,这些细微体验,让矫正对象沈某内心震动:“照顾老人不易,也更理解了家人曾经的付出。”他们在付出中真正理解了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在规范引导中重塑正念:司法所工作人员全程指导监督,既是劳动的规范者,更是思想的引路人。每一次服务的细节,都是对社会规则的重温;每一次对老人需求的耐心回应,都是对善良本心的激活。劳动间隙的简短交流,悄然引导他们反思过往,校准人生航向。
正心同行:微行聚大爱,同心向新生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这类公益劳动,核心在于‘正心同行’。”过风楼司法所刘喜才同志强调,“‘扫尘’亦是‘扫心’,通过服务社区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引导他们在劳动中修复社会关系、唤醒责任良知、体验被需要的尊严,这本身就是最深刻的矫治教育。我们相信,每一次俯身清扫,每一次温柔剪发,都在为他们的新生之路夯实地基。”

义剪扫去岁月尘埃,扫尘拂亮心灵角落。过风楼司法所将持续开展“义剪扫尘,正心同行”系列活动,让留守老人的屋檐下重新弥漫阳光与整洁的气息,更让一群迷途者在服务他人、反哺社会的路上,一步步寻回了自身的光亮与价值。这束由司法温情、矫正新生与老人笑容共同编织的光芒,正悄然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地方,书写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