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渭南市临渭区:全面推行“扫码入企” 不断规范涉企检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以来,渭南市临渭区以“扫码入企”为抓手,创新监管模式,推动涉企执法透明化、规范化、高效化,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高位统筹,锚定方向谋新篇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街镇、执法部门协同推进。今年4月初,制定印发了《渭南市临渭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进“扫码入企”工作方案》,明确“一码管理、全程留痕、执法可溯、违规预警”的总体目标,细化任务分工,压实主体责任。方案严格遵循“全面覆盖、全程留痕、综合检查、依法检查”四项原则,要求所有执法人员入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必须扫码登记,实现检查可追溯、可查询;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项检查实行“能联尽联”“应联尽联”,从制度层面破解“多头执法”难题。同步开展“法治护企”专题培训,组织全区30余个执法部门和20个街镇集中学习扫码入企流程、检查规范及文书标准,确保政策入脑入心,执行不偏不倚。
搭建平台,健全功能强质效
临渭区从年初开始构建“临渭区行政检查码”系统,经过近三个月的调试试用,到4月底实现了系统三大核心功能:一是记录被检查企业、检查单位、检查人员、检查事项、检查结果等核心信息;二是自动生成检查台账和统计报表,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生成检查结果码”供企业查看,企业对检查结果有异议可以随时投诉举报。由区司法局统一制作“临渭区行政检查码”二维码牌,各街镇、部门领取后张贴在所管行业领域企业门前醒目位置,优先向行业重点、明星企业覆盖,确保“一企一码、亮码受检”。目前,全区已张贴二维码牌12000余张,覆盖全部规上及高频检查行业企业及商户。
严格流程,完善机制保运行
严格执行“事前备案、扫码登记、亮证执法、结果公示”全流程管理。各部门需于每年4月底前制定年度涉企检查计划并向区司法局备案,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执法人员入企前扫码填报信息生成电子台账,紧急检查需当日补录;检查时必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做到“五个严禁”“八个不得”,非必要不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陪同;检查结果24小时内录入系统,每月20日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公开。创新推行分级分类检查、“综合查一次”和无扰式监管模式,将可通过书面核查、大数据分析实现监管的事项列为“无扰检查”,同一部门多项检查原则上合并实施。开通涉企执法投诉专线,建立接诉即办机制,累计受理咨询近百次、投诉10件,办结率100%,有企业投诉人称赞“检查流程透明、投诉响应迅速,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
督导问效,闭环管理保落实
构建“督查-考核-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由区司法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查处未落实扫码要求、超计划检查、违规异地检查等行为,通报违规案例并约谈责任人。将“扫码入企”纳入法治建设考核体系。通过线上问卷和座谈,收集企业满意度,形成责任倒逼与良性互动。开展“扫码入企”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来,全区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15件,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3件,督办函1件,要求限期整改问题近30条。同时,清理不合格执法人员4人,修订含不平等条款的“问题文件”2件,从源头规范了执法行为。
“扫码入企”实施以来,全区累计开展扫码检查320余次,备案率、亮证率、公示率均达100%。通过走访,企业反映执法单位重复检查明显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以上,部分高频涉检事项降幅超50%,部门内部“综合查一次”比例达36%,部门间“综合查一次”同比增长20%,企业迎检时间成本显著降低,规范涉企检查成效显著。
下一步,临渭区将深化“扫码入企”工作,探索预警和评价功能,推动执法从“事后纠错”向“事前防范”转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