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超长待机”,兴平市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却有了新节奏——高温时段“按下暂停键”,凉爽时段“开足马力干”。这场与烈日的“时间赛跑”,既守住了工人的健康底线,也让工程推进更显从容。

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往日忙碌的管沟作业区却静了下来。为应对持续高温,项目果断调整施工时序,将每日气温最高的时段列为“停工时段”,用“避峰”代替“硬扛”,让高温天里的施工多了份科学考量。作为城市“静脉改造”的关键工程,项目把“高温停工”作为刚性要求,让工人在烈日下的劳动多了层保障。

雨污分流项目负责人张卫明:“由于这两天室外气温较高,现场作业人员抓两头歇中间,通过错峰作业尽量避免在高温下室外露天作业。现场给一线作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降温防暑药品,有藿香正气水、盐碘水、绿豆汤。”

雨污分流项目工人杨文斌:“现在我们上班时间调整以后,早上六点上班十点下班,中午休息时间比较充足,下午五点上班,七点半、八点左右下班。这两天温度比较高,可以避开高温时段。”

据了解,进入高温季以来,我市在建的重点项目都已落实高温时段停工制度,其中市政工程、建筑施工等露天作业项目,普遍执行“早6点至10点、晚5点至8点”的错峰工时,日均高温时段停工时长达7小时。从雨污分流工程的管沟作业,到老旧小区改造的外立面施工,各项目通过“时间换安全”的调度,这种“停在关键时、干在适宜处”的模式,正成为我市应对持续高温、保障施工安全的硬性举措,让城市建设在烈日炙烤中始终保持着科学稳健的推进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