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作画已是不易
而在方寸壶壁内
能“倒笔生花”的秦派内画技艺
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当笔尖逆向而行
墨色在鼻烟壶内壁渐次晕开
终南的雪、长安的柳、秦岭的韵
皆在秦派内画
代表性传承人张利民的笔尖下
缓缓浮现
只见他凝神屏息、手腕悬停,笔尖在方寸壶内游走,如同进行着一场“雾里探花”的微距芭蕾。“心要静,手才稳,眼更要准……”他一边低声呢喃,目光却未曾离开壶内那方寸天地:“差一丝一毫,意境就散了。”
01:14
张利民的每一笔
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
观者赏的是正面
他绘的却是镜像
常人纵情泼墨
他却要“收”到极致
这正是秦派内画“指尖乾坤”的奥妙
——工笔如发丝,写意含山河
有趣的是,这项技艺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笔不外借。那支看似寻常的弯头细笔,必须由执笔者亲手制作——从选毫的韧度到笔杆的弧度,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匠人数十年的功力,笔尖的弯折角度与画师的运笔习惯浑然一体,正是"人笔合一"的最佳诠释。
秦派内画技艺
因其操作难度较高
对指尖控制要求极严
被誉为工艺美术中
极具挑战性的传承项目
张利民师从秦派内画创始人张铁山,至今已研习内画技艺25年,既恪守“润、透、精、雅”四字真传,同时又不断探索创新表达,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获评“西安职业技能带头人”称号。
“守住手艺,更要让手艺活下去。”张利民深知,守正创新是秦派内画存续的根基,在创作题材上,他坚定立足“秦人秦韵”,以周秦汉唐的煌煌文脉为底色,让终南幽境在壶中云烟缭绕,使“秦岭四宝”在方寸乾坤中跃然灵动。
在技艺应用上,其工作室尝试突破内画艺术的传统载体,开发了内画手串、茶叶罐、文房雅器等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系列产品,旨在让这项“三绝”技艺更贴近日常生活,其中,“蓝莲花系列”产品已获批国家专利,为非遗技艺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技艺传承
是张利民心头最重的责任
他深知
这门非遗绝艺
需要“面对面”“手把手”传递
在技艺传承实践中,张利民采取传统师徒传授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注重面向听障群体开展适应性教学。这种因人制宜的传承模式,旨在为秦派内画培养更广泛的接班人,保障技艺的活态存续。
当张利民俯身指导听障学徒郭嘉和张龙,指尖在壶壁内外默契联动时,秦派内画的未来正在这无声的传承与鲜活的创新中静静描摹——方寸之间,秦岭风物生生不息;润透精雅,传统技艺指上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