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健康科普
看看中招了吗
高温下,空调吹不停
高温暴击,吃冰续命
高温天,
这些“习以为常”的行为正在悄悄伤身体
持续的高温天气里,
人们总会下意识地寻找“降温妙招”,
但很多习以为常的做法,
其实暗藏健康隐患。
下面这些高温天的不良习惯,
看看你中招了吗?
出汗后直接对着空调吹
满头大汗时冲进空调房,对着冷风直吹,是不少人的“降温本能”。
但此时全身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冷空气瞬间侵入,容易引发“风寒入侵”——轻则导致肌肉酸痛、关节僵硬,重则可能诱发面神经麻痹(面瘫)。
尤其颈部、背部等部位受凉而,还会加重颈椎负担,引发头晕头痛。
建议
出汗后先到阴凉处休息5-10分钟,用毛巾擦干汗水,再进入空调环境。
空调出风口避免直接对着头部或背部。
把冰西瓜、冰饮料当“主食”
高温天里,冰镇西瓜、冰可乐成了很多人的“续命套餐”,甚至取代正餐。
但冰品温度一般在0-4℃,而人体胃肠道适宜温度在37℃左右,突然受到冷刺激,会导致胃肠平滑肌痉挛,引发腹痛腹泻。
此外,冰西瓜含糖量高,过量食用不仅易让人产生饱腹感,还会导致糖分摄入超标,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血糖波动。
建议
冰西瓜每次食用不超过200克,从冰箱取出后先放置10分钟再吃。
每日冷饮摄入量控制在1瓶(500ml)以内,且不要空腹食用。
大汗淋漓后立刻冲凉
夏季出汗多,很多人在大汗淋漓后,喜欢马上冲个凉水澡,觉得这样既凉快又舒服。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很大。
当人体处于高温状态且大量出汗时,毛孔处于扩张状态,此时若突然用凉水冲澡,皮肤血管会迅速收缩,血液循环受阻,不仅会影响散热,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对心脑血管脆弱的人群,甚至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
此外,凉水刺激还可能使呼吸道黏膜收缩,降低免疫力,增加感冒的风险。
建议
出汗后不要立刻冲澡,先休息片刻,等汗液自然消退,或用干毛巾擦干汗液后,再用温水(35℃-37℃)洗澡。
长时间佩戴过紧的防晒装备
为了防晒,有人选择戴紧勒的防晒口罩、全包式遮阳帽,但高温天里过度紧绷的装备会影响皮肤呼吸和汗液蒸发。
面部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痤疮、毛囊炎等皮肤问题。
此外,过紧的帽子还可能压迫头皮血管,影响头部血液循环,导致头晕、头皮发麻。
建议
选择宽松透气的防晒用品,材质优先选冰丝、竹纤维等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
每隔1-2小时摘下防晒装备,让皮肤透透气。
白天不出门,半夜“特种兵式”锻炼
不少人因白天太热,选择凌晨或深夜进行高强度运动。
但高温天气下,即使夜间气温也可能超过30℃,且空气湿度大,人体散热效率低。
此时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量出汗,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能出现中暑、热射病。
夜间植物光合作用停止,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也会影响运动效果。
建议
高温天运动时间选择早晨6-7点,避免超过30分钟,以散步、瑜伽等轻缓运动为主。
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100-150ml淡盐水,及时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温馨提示
高温防暑的核心是
“温和降温、科学调节”,
避免过度贪凉或极端防护。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才能在炎炎夏日里既舒适又安全。
来源:陕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