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18:18:12 来源: 陈仓文旅

陕西
举报
近年来,陈仓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公共文化场馆到非遗主题展馆、村级博物馆,一个个涌现出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文化服务更贴近群众、更加丰富多彩。
这里,是乡愁安放的角落,是告别贫瘠、拥抱新生的鲜活见证,更是乡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沃土。在这些“村级博物馆”里,有老物件牵动着童年的记忆,老照片牵引着乡愁,也有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新的气息。循着时光的痕迹,或许生命的根系、乡村的脉络、未来的图景,都将在这里渐渐清晰。太公庙村村史馆于2024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140㎡。村史馆以图片资料、语音播报、视频展示等形式,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太公庙村的历史沿革、村情村貌、家国情怀、先贤风范、文脉传承和和产业发展。吸引人的是,该馆借助AIGC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让古老的故事重放光彩。太公庙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与姜子牙相关的历史传说流传千年,有迹可循。太公庙村借助人工智能AIGC技术,将这些古老的故事重新演绎。商朝末年的衰败景象、姜子牙渭水垂钓的悠然风姿、牧野之战的宏大场面、太公庙宇的远古肃穆、平阳古城的雄伟壮丽,以及村集体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和太公庙村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皆被AI生动复原。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4:00-17:00。巩家泉村史馆建设于2018年,建筑面积约为100平。巩家泉村史馆与家风家训馆合二为一,主要讲述了巩家泉村史村情、胜迹概述、民俗文化、工农业生产、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姓氏文化,展示着村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轨迹,特别是重点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李俊山带领村民艰苦创业,赢得中央领导肯定,取得全国殊荣的光辉历程,让每一位村民知乡情,晓乡俗,懂乡愁,明乡礼,仰乡贤,爱乡村。家风家训部分,介绍了家训耕读传家和业精于勤,让更多家庭以此确立家风家训,引导和教育子孙勤俭持家、诗书养性,做新时代下合格的村民,让“孝敬为先,克己厚人,学会感恩,健康第一”和“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规”成为广大村民的行为准则,为家庭和睦,事业和顺,社会和谐,环境和美,邻里和善,日子和畅奠定良好的人文底蕴。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4:00-17:00。西秦村史馆是自发创办的宝鸡市第一家村史馆,2014年9月建成,建筑面积160㎡。西秦村史馆由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和美丽乡村建设四大部分组成。整个村史介绍包括48个大版面、40000余文字超、150多幅图片,画面形象生动,语言精练,史实真实。既记述了西秦村的地域风貌、人文景观、人物掌故,又详实的记载了西秦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五十年代以来保存完好的奖状、奖章、锦旗、报刊、杂志、手工刻写油印的西秦村志、西秦社报、各个时期的老照片、实物模型等十二个展柜和李双印、李志保、赵玉秀同志在北京参加全国性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图片引人注目。这些文图史料真实地记载了西秦村1949年以来建立的历史变迁,重点讲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秦村干部群众乘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使西秦村三十多年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和西秦村永葆省市区先进、模范行列等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4:00-17:00。第六寨村是陈仓区渭河流域的最下游,数百年来,由于地界纠纷,排洪受阻,世世代代遭受渭水祸患。建国之初,渭河北岸已危及村庄,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第六寨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洪涝,斗洪魔,自强不息,河堤三毁三修。依靠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和集体力量,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漫滩造田3000余亩,三修河堤10千米。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安逸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创造了“不畏艰难,开拓奋斗,续初心,造福子孙”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第六寨治渭漫滩精神。治渭漫滩博物馆位于第六寨村小学,室内面积1000平方米,通过治渭漫滩造田这一历史主线,全面反映和介绍第六寨村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业绩。以文字、图片简介再现了第六寨历史和治渭漫滩造田的艰苦历程,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利用沙盘、雕塑、绘画、制景方式再现抗洪修田的场景,利用现代音像技术对健在的高龄老人和参与治渭漫滩的亲历者采访录像,讲述了第六寨治渭漫滩的故事。“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这样表述。时光奔流,村庄蝶变。村史馆,如同一位静默的时光容器,以血脉与乡情的纽带,悄然消弭了时空的隔阂,只余下熨帖心灵的亲近。因为它讲述的,正是“我们”——我们的父辈,我们的家园。在这里,透过一件件旧物、一张张时光的“胶片”,我们更能清晰地触摸到,乡村振兴为这片土地注入的澎湃活力与崭新容颜。在归家小憩的片刻,汲取这份源自记忆的力量,让我们更有底气背起行囊,坚定地迈向更广阔的岁月征程。

本文来源:陈仓文旅
责任编辑:
周芳_shanxi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