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洛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借助自动监控、用电监管、排污许可平台等非现场平台,按照全市年度执法计划要求,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组织开展了非现场执法监管帮扶行动。

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生态环境部及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非现场执法监管的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商洛市非现场执法监管帮扶行动方案》,明确行动目标、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成立非现场执法监管帮扶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非现场执法监管帮扶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参加非现场执法监管业务培训,对自动监控、用电监管、排污许可平台等非现场监管平台进行讲解,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科技赋能,精准研判。充分利用自动监控、用电监管、排污许可平台等非现场监管平台,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全面收集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用电情况、排污许可执行情况等信息。安排专人负责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建立问题线索筛查交办整改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技术手段,精准筛选出数据异常、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名单。今年以来,共通过非现场监管平台筛查出问题线索14条,为精准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严格核查,强化帮扶。根据问题线索研判结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对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在现场核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执法程序,亮证执法,视频记录执法全过程,利用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对企业生产工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固定违法证据。对于核查中发现的主观恶意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交办县区查处。对于企业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和困难,积极开展帮扶指导,提出整改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根据非现场执法监管的方式,发现了10家企业环境违法线索,共出动执法人员21人次,对10家涉嫌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件,帮扶指导企业9家。
下一步,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非现场执法监管工作,不断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管和帮扶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实现执法监管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的转变,提升执法效能和精准度,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