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了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各自领域工作成果,并对下一步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
商务工作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咸阳市商务局近年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400亿元,是2020年的1.7倍,位居全省第2位,增速达8%,位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23.6亿元,持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1—6月,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网报零售额同比增长12.3%,位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53.01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
在消费市场方面,咸阳市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现有大中型商业市场主体500多个,限上商贸企业1527户。创新打造消费品以旧换新 “咸阳模式”,在汽车、家电等5大领域提供 “一站式” 服务,累计撬动消费超32亿元,相关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每年紧扣各类主题举办超100场次消费促进活动,投放消费券3000万元以上,像跟着美食游陕西、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活动都备受关注。连续举办三届陕西面食大会后,咸阳荣获 “国际面食之都” 称号,城市消费活力不断提升。
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猛,咸阳市实施 “数商兴农” 工程,10个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武功县还荣获二次激励县项目,累计争取扶持资金1.9亿元。全市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达98.24%,电商企业有1419家。培育出多个区域公用品牌,“买西北・卖全国” 的武功电商模式获得国办通报表扬。通过拓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开展系列电商促销活动,网络零售额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对外贸易格局也得到重塑,咸阳市实施外贸转型升级战略,培育扶持企业出口,有外贸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132家,外贸进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2%。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与多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外贸新业态,推进海外仓建设,武功成功创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建设升级形成 “2+13” 开发区格局,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在便民服务方面,咸阳市累计创建 “老字号” 56家,打造特色街区10余条,福园巷子获得多项荣誉,袁家村和福园巷子入选全省 “首批省级商旅名街”。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成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申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8个,县域商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市商务局下一步将强化政策驱动,抢抓中省政策机遇,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促进消费,发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组织实施重点消费活动;推动业态创新,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探索商文旅融合模式;拓展外贸,研判国际贸易风险,组织企业参加活动拓市场、抢订单,布局海外仓。
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推动咸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498.39亿元,所有者权益455.99亿元,较 “十三五” 末均增长32.58%。2021 - 2024年,市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1亿元,上缴税费31.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2.7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18.45亿元。
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形成 “3+14” 国资监管新架构,实现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健全制度体系,厘清权责事项,授权放权,印发配套制度文件。国企改革激发新动能,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推进,开展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组,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 “压减” 工作。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降低企业债务风险,规范企业运行。同时,国资国企积极服务大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施重点项目,服务社会发展。
下一步,咸阳国资系统将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围绕 “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强化国资监管、深化国企改革、防范风险,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
市市场监管局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抓好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 “四大安全”。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压实 “两个责任”,开展多项专项整治,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511件,立案查处209起。“两品一械” 监管力度加大,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开展专项检查,完成监督抽检,立案查处案件63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织密防护网,开展多个专项整治行动。特种设备安全成效显著,推进专项整治,为老旧电梯 “体检”,开展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化拓展 “三个年” 活动,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强监管、优服务,为咸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