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走进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的黄花菜种植基地,连片的黄花菜迎风绽放,宛如大地的“金色腰带”。30余亩黄花菜进入盛采期,村民们弯腰采摘、笑语盈盈,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王桥村依托特色种植,让小小的黄花菜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花”,铺就了一条家门口的“金色”致富路。
上午11点,炙热的阳光灼烤着大地,但王桥村黄花菜的采摘工作仍在继续。村民们戴着草帽,脖颈上搭着湿毛巾,手脚麻利地将带着晨露清香的黄花菜收入袋中。
每天下午7时左右,来自渭南的客商便准时来到地头,将当天采摘的黄花菜直接装车运走。“石门镇的黄花菜品质好、交通运输方便,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周边收购,有多少收多少!”一位客商笑着说道。这种“田间直供”的模式,既保证了产品新鲜度,又让村民省去了运输和销售的烦恼,实现了“采下来就是钱”。
王桥村的黄花菜产业,离不开致富带头人王焕民的引领。一年前,王焕民看准黄花菜市场需求稳定、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率先在村里试种,并逐步扩大规模。如今,他的挂面厂和30亩黄花菜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30多名村民就业。
“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闲着,现在来摘黄花菜,一天能挣7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村民李婶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高兴地说。像李婶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参与采摘,既增加了收入,又让生活更加充实。
黄花菜虽小,效益却不小。据估算,王焕民家的30亩黄花菜年产量可达数万斤,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年毛利在10万元左右。
“黄花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而且市场需求稳定,是条致富的好路子。”王桥村支部书记马欢向我们说到。下一步,王桥村计划以村集体经济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更多村民参与黄花菜种植,扩大种植规模,并探索黄花菜深加工,开发干菜、腌菜等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这朵“致富花”开得更艳。
眼下,王桥村的黄花菜采摘正酣。金灿灿的黄花菜映照着村民的笑脸,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姚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