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全面加强辖区内河道管理工作,通过压实责任、强化巡查、整治隐患等多项举措,切实守护河道生态安全,为群众营造安全宜居的水环境。
雷塬辖区共有4条河道全长80公里、9座涝池、3个鱼池。各级河长共计14人、聘用巡护员6名、河道安全劝导员3名,涵盖了从中心到村各个层级。自河长制实施以来,雷塬综合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河道管理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河长组织体系,明确了各级河长的职责和任务。
压实责任,构建管理“一张网”。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分段包联的责任体系,将河道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制定了《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防汛防洪应急预案》等,细化任务分工,确保每一段河道都有人管、有人护。同时,通过召开专题及培训会议、发放安全提醒书、悬挂生态环境保护标语等形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巡查,织密监管“防护网”。组织各村工作人员、志愿者成立巡查队,对辖区内主要河道、支流开展常态化巡查,重点排查河道垃圾、乱排污水、乱搭乱建、非法采砂等问题。建立巡查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落实”,确保及时整改到位。同时,加强汽车违规越野活动监管,设立警示牌4个,护栏3个,并组织各村水管员加强巡查,并利用陕西省河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此外,利用微信群、公示栏等渠道公布监督电话,鼓励群众参与河道保护,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整治隐患,筑牢生态“安全网”。针对巡查中发现的河道垃圾堆积、岸坡杂草丛生、私垦乱挖等问题,中心及时组织力量开展11次集中整治行动。同时,积极配合推进了一批河道治理项目的建设,包括河道整治、雷塬至九寺村小流域治理六个标段等工程,为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抓好夏季河道安全管理工作,设置防溺水等警示牌35块、防护栏280米、四个责任人公示牌18个。
下一步,雷塬综合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河道管理工作,结合“河长制”落实,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爱护河道的良好习惯,共同守护好辖区的绿水青山。
作者:焦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