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陇县温水镇团结村,柳枝轻拂,碧波荡漾,在湖畔的党建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正在进行。70多岁的村民王大爷笑呵呵地说:“把党的政策编成快板,我们爱听,也听得懂。”这是陇县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进”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县以创新理论、文化文艺、文明新风、法制科普进农村为抓手,让文明种子在田野乡间生根发芽。

“土专家”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咱们养羊户把品种改良好,就是给国家作贡献!”在温水镇峡口村的奶山羊养殖场里,“土专家”戚金忠操着方言,用自家羊圈增产实例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得30多位养殖户连连点头。
陇县创新打造县镇村“三级宣讲”队伍,像戚金忠这样的“百姓名嘴”有120余人,迄今已经开展宣讲220多场。他们用“苞谷话”讲“大道理”,在田间地头、村头树下、养殖大棚里开设“板凳课堂”。县文明办还倡导推出“云上讲堂”,退休老党员秋栓定在城关镇东城社区“东邻说事”视频号宣讲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选段后,在直播间感慨:“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可不就是咱关山草原嘛!”

老戏台唱响新生活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吃过午饭,八渡镇杨家庄村的群众就提着“小马扎”,汇集到村前小广场,县剧团新编的小戏《婚事简办》正在上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表演的快板《抵制高额彩礼》也让他们忍俊不禁:“我的彩礼一万八,家庭和睦不是夸,公婆放我心尖上,老公孝顺丈母娘”——“这比开会讲道理管用!”村民赵大妈笑着说。以前,八渡镇彩礼高,去年,西坡村老党员郭西峰把女儿彩礼降到了几万元,连过去的一半都不到。
县文旅局实施“文艺六进”工程,不仅送戏下乡101场,放映电影665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近百场,更培养出100多支村(社区)级文艺队。城关镇东城社区的“秦腔自乐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五礼家风”内容编写成秦腔演唱。500多名群众在“文明实践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活动中大展身手。县文化馆开设的“文化艺校·全民美育”公益课堂,线上线下送戏下乡,线上点击量突破了10万,县文化馆馆长杨波介绍:“现在村民自己办‘村晚’,连留守老人都会拍短视频了。”

“文明积分”兑出好乡风
在城关镇北城社区的“时间银行”,居民冯大姐正用积分为孙子兑换暑期培训课时券。“参加环境卫生整治1小时积1分,参加爱心服务也积分,一天最多可以积10分呢,能抵物业费,去超市也能用!”冯大姐高兴地说。北城社区“文明存折”制度,将移风易俗量化考核,用积分“小杠杆”撬动爱心“大能量”。如今,该“文明积分”已在全县农村推广,2000多户“十星级文明户”成为乡风文明“标杆”。
创新开展以“敬有礼、孝有礼、学有礼、信有礼、和有礼”为内容的“五礼”家风建设,以家风涵养文明新风。最让人惊喜的是留守儿童的变化。新集川镇中心小学开展“孝心作业”活动,10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孝敬爷爷奶奶的照片登上校园光荣榜。“现在娃们放学回家抢着干家务。”校长刘刚欣慰地说。宝鸡市“新时代好少年”、拾金不昧的好学生屈雅雅,更是成了全县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

“法律明白人”巧解千千结
“地界分清楚了,心里就敞亮 ,两家人也更和谐!”曹家湾镇红星村“法律明白人”胡根存,最近成功解决了地界边缘归属纠纷。在法制科普进农村活动中,县司法局培育的650名人民调解员、1126名“法律明白人”,已成为基层治理和普法宣传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共举办法治讲座120余次,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0%。
科技服务同样暖心。县畜牧站“山羊卫士”团队走遍全县104个村,畜牧站站长、“羊专家”边会龙发明的“羔羊保育室和自动采暖灯”让养殖场户死亡率降低30%。县科协举办的156场“科普赶大集”活动,场场都让群众得到“实货”,固关镇固关街村70岁的刘大爷观看了科普展后,直呼“开眼界”。
如今走进陇县乡村,文明实践站里弦乐声声,农家书屋内墨香阵阵,田间地头笑语连连。县委宣传部部长吴小龙表示:“‘四进’活动就是要让农民脑袋富起来、生活美起来、心气顺起来、习惯好起来,真正奏响乡村振兴的‘精神牧歌’。”(王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