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热射病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热射病,这个看似陌生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病症,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如此危险?
将为你揭开热射病的神秘面纱。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属于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会导致多器官(如大脑、心脏、肾脏)损伤,甚至死亡。
通俗理解:身体“散热失灵”;
此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异常,多器官也会受到损害,内部像被“煮”坏一样,必须立即救治!
热射病的类型
01劳力型热射病
常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他们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突然感到全身不适,甚至会忽然晕倒、神志不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
比如在炎热夏日仍坚持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就容易引发劳力型热射病。
02非劳力性热射病(经典热射病)
多见于年老体衰者和慢性病患者。
这类患者绝大多数无出汗症状,皮肤干红且发热,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5℃。
病初可能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接着会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
像一些独自居住且不舍得开空调的老人,在高温天气下就容易患上非劳力性热射病。
急救措施
黄金3小时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但及时救治可显著降低风险:
01快速降温
这是治疗热射病的首要措施,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的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
可采用多种降温方法,如体外降温,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去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密集处),或使用冰袋敷在这些部位,同时用电风扇、空调等加速散热。
若患者清醒,可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勿用酒精擦拭)。
02紧急送医
拨打120,说明“疑似热射病”;转运途中持续降温,监测呼吸和意识。
预防措施
1. 合理安排活动
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透气浅色衣物,戴宽檐帽,随身携带遮阳伞等。
2.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高温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建议每1 - 2小时喝100 - 200ml水,可选择含有少量盐分的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3. 改善环境散热
室内可使用空调调节温度,将温度设置在26℃左右较为适宜;
如果没有空调,可使用风扇,并在室内适当洒水,通过水分蒸发来降低温度。
另外,不要将儿童、宠物等单独留在车内,因为暴晒后的车内温度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非常危险。
4. 关注特殊人群
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等热射病高危人群,家人和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注。
定期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提醒他们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温馨提示
热射病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在高温天气下,大家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体状况;
如出现疑似热射病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让我们一起科学防暑,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来源:陕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