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一列火车疾驰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载着我们北京理工大学书香大使实践团,奔赴千年古城陕西宝鸡。我们怀揣着一个共同的青春理想:让阅读之光点亮更多心灵,助力“书香中国”的建设。这支年轻的队伍,虽在校园推广中积累了经验,却也深切感受到突破圈层、触及更广泛人群的挑战。带着这份对阅读推广事业更深层次的求索,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十分明确——以丰富实践经验著称的宝鸡市图书馆。这是一次青年智慧向实践前沿的真诚问道,一次渴望汲取养分、寻求突破的学习之旅。
我们来到宝鸡市图书馆,与资深馆员邵丝媞老师展开了真诚而富有启发的交流。交流伊始,实践团成员李天越首先分享了团队近期的探索:“我们在学校里尝试了线上读书打卡、阅读研讨交流会、书籍盲盒互换等多种形式,努力在校园营造读书氛围,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们常常思考,如何能让活动更具吸引力,让更多人愿意放下手机,沉浸到书香之中?”他坦诚的话语,表达了让阅读深入人心的热切愿望。作为一支以“推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使命的大学生团队,我们渴望学习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阅读活动,如何让书香的影响力跨越校园围墙,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邵老师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宝鸡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的丰硕成果与坚定信念。她分享了图书馆如何致力于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社区、学校和乡村的广阔天地,努力实现惠及每一位居民的“全民阅读”愿景。宝鸡市图书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给残疾人设置视障阅览室、举行“健步行”等体育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读书分享会;邀请老年人参加读者意见座谈会;针对儿童举办英文绘本讲演会;针对育儿女性开展阅读分享会;举行不同中小学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举行“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推广活动等等。宝鸡市图书馆也通过24小时空调、免费饮水等便民设施的完善,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成为群众汲取知识的精神家园。
实践团成员专注聆听,邵老师分享的经验如同一盏明灯,清晰地照亮了阅读推广的多种路径,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宝鸡市图书馆人深耕文化沃土的执着与热情。
窗外的暮色温柔地笼罩着城市,但宝鸡市图书馆内的讨论热度却丝毫未减,思想的碰撞如同星火般持续闪耀。实践团成员们与邵老师围坐在一起,青春的朝气与经验的厚重在此刻完美交融。
随着交流的深入,话题从具体的创新案例,渐渐转向了对阅读推广事业更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如何真正实现“书香中国”这一宏伟而美好的愿景。邵老师的神情也随之变得更为深邃,那份在图书馆工作多年沉淀的责任感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清晰地写在她的脸上。谈到对“书香中国”建设的理解,邵老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与真挚的责任感。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忧虑:“同学们,其实这两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图书馆做了很多活动,覆盖了社区、学校、老人、孩子……表面上看,纳入的人群似乎挺多了。但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点,”邵老师语气变得凝重,“我们常说‘建设书香中国’,但这个‘书香’,目前似乎还未能真正‘平民化’,未能触及到最广泛、最普通的劳动者心底。很多时候,我们的活动,还是在吸引那些‘主动走进来’的人。我们在努力宣传,绞尽脑汁策划各种吸引人的活动,本质上还是在‘等’人家进来。这,其实还是一种‘被动’的状态。”
邵老师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我们,“像很多群体,比如出租车司机,他们为了生活奔波在路上,很难有时间走进图书馆。我们现有的推广,可能还没真正辐射到他们。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距离‘人人主动读书’、‘书香真正浸润全民生活’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做得还‘不够’,‘书香中国’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邵老师这番发自肺腑的分享,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让“全民阅读”的愿景变得更加立体而真实,也凸显了其艰巨性与伟大意义。她的忧虑,恰恰源于那份对使命最深的执着——不仅要照亮愿意靠近的光源,更要主动去寻找并点亮那些散落在生活各个角落、可能被忽略的“灯盏”。
然而,忧虑并非终点,而是行动更深沉的起点。我们也开始思考 “破局”之法。有同学提议,可以尝试让“声音书馆”进车厢,为司机师傅打造“路上图书馆”。这种方式不是在“等”,而是在主动“送”书上门,去适应广大人民的生活节奏。我们实践团的同学们认为,无论是“名著剧场”进社区,还是“阅读盲盒”连心桥,都充满了这种“走出去”、“送上门”的主动精神。这正是突破现状、触及更广泛人群的关键所在!
这次深入而坦诚的交流,对实践团而言,如同清晨破晓的第一缕阳光,不仅驱散了前行路上的迷雾,更淬炼出崭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和澎湃的动力——特别是对“全民”二字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那份主动服务、精准覆盖的使命感。邵老师的肺腑之言与宝贵经验,都转化为我们未来行动的灯塔。我们青年学子,正如那点点初生的星火,怀揣着推广阅读、服务社会的热忱与理想,此刻已蓄满能量,渴望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将书香的种子主动播撒到那些尚未被充分照耀的角落,为实现惠及千行百业、万家灯火真正的“全民阅读”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习总书记曾殷切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当校园里萌发的创新活力与主动服务意识,与来自实践前沿的深厚经验、深沉反思与坚定信念相互激荡、紧密携手,那条通往“书香中国”的康庄大道,便在这充满希望的思想交汇与合作共识中,被描绘得愈发明亮宽广。它不仅铺展在眼前,更延伸向一个阅读之光真正平等普照、人人皆可亲近书香的未来。实践团成员们深知,今日汲取的智慧、感受到的责任与许下的承诺,将是明日坚定行动的号角。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以及那份关于“全民”的深刻领悟,实践团成员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图书馆。巍峨的秦岭山脉在暮霭中勾勒出雄浑的轮廓。而在我们心中,一颗颗名为“责任”与“行动”的种子,已随着邵老师那席关于“平民书香”的箴言和这次智慧碰撞的旅程,深深埋下,静待萌发。我们笃信不疑:青春所燃起的、带着主动光芒的点点星火,与图书馆这盏不灭的智慧灯火相互辉映、彼此照亮,终将汇聚成更璀璨的光芒,驱散知识的荒芜,让馥郁的书香,平等地照亮每一颗渴望光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