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铜川市政府新闻中心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 ”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王益区委副书记、区长郝俊吉围绕相关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郝俊吉说,王益区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以打好“八场硬仗”为突破口,围绕“1393”思路举措,锚定“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区”目标,坚持不懈扬优势、育新机、补短板、守底线,全区发展“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力加快积蓄、“新”的质效持续提升。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效提升。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大抓项目稳投资,大抓工业稳产能,持续用力稳消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持续扩大投资效能,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坚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包抓、月调度推进机制,聚焦“四个一批”精准发力,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复工73个,完成投资44.56亿元;申报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城市更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4个,总投资34亿元。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高于全年目标2.1个百分点。举办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配套供需洽谈会和重点产业推介交流会,1-5月市域外项目、省际项目实际使用资金分别完成19.15亿元、10.4亿元,市域外及内资进度位列全市第二,直接利用外资位列全市第一。打好外贸拓展硬仗,1-5月外贸进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782万元。二是推动工业快速增长,“一企一策”帮助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解决用工短缺、用地报批等难题20余项,协调流动资金贷款1.5亿元,为声威建材争取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资金2385万元,为火凤凰艺术陶瓷等8户企业争取奖补资金526.5万元。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高于全年目标6.8个百分点。三是充分释放消费活力,打好提振消费硬仗,联合全区48家企业推出“政府+企业+厂家”三补活动,带动消费1900余万元,核销金额350万元;指导商贸企业举办“线上+线下”双线活动,拉动消费5500万元。1-5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8%。
二、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扎实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3+2”现代服务业、“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一是全力推进百亿园区建设,陕西王益经开区今年计划投资18亿元实施的23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签订现代产业类项目7个,涉及资金7.3亿元。1-5月王益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20.9%。二是打造渭北汽配产业聚集地,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突出汽车装备配套首位产业,在王益经开区打造布局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精密科技模具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强化与在陕整车企业配套供需对接,朝日精密弹簧成为华为问界、特斯拉、道通新能源供应商,辽峰精密科技是法士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赛骏专用车与陕汽启动“大微改”合作,我区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初具成效。三是推动新型建材先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岩棉生产线窑炉提升改造、长兴支撑剂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火凤凰艺术陶瓷自动化控制模块生产线提升、声威建材生产线数字化改造等项目全力推进。1-5月现代建材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1.8%。四是加快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围绕“打造全国知名鲜桃产业示范区”目标,做强“孟姜红”鲜桃品牌果业“土特产”文章,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桃树专家工作站,“中国孟姜·醉美桃源”桃文化主题展示馆精细化运营,“秦薯”综合种植加工基地、苹果新品种高产示范园、大樱桃仓储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黄堡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五是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智慧养老产业园、康养中心项目加快建设,26个行政村卫生室孙思邈中医堂全覆盖,全区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54.7%以上,增长14个百分点。六是促进数字要素赋能补短,北市区数据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云”28户。1-5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亿元。
三、多措并举优环境,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自我区被评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以来,我们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致力于服务企业诉求和扶持企业发展,着力优化营商“软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硬实力”。一是唱响做实“投资王益·王牌收益”营商品牌,召开政企恳谈早餐会5期,解决企业保障产业链供需稳定等问题40项,实施企业“宁静生产日”和企业监管“白名单”制度,新培育“五上”企业6户,通过千方百计、设身处地为企业服务,加强与市场沟通、优化发展生态。1-5月民间投资增长16.8%;一季度非公经济增加值1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64.8%。二是不断优化审批模式,推出“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审批办法,93%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380件,梳理明确企业、个体工商户“联办”事项36个,以最简流程、最短时间、最优服务让企业和办事群众省心又省时。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抢抓全市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机遇,探索建立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向经开区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机制,培育省级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三年分别增长4倍和3.6倍。以全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1-5月为企业投放贷款7.51亿元。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区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46.8%,“王益区推行‘无纸化审批’机制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案例入选《陕西省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四、做优环境靓底色,人居品质持续跃升
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一是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桃园路道路提升改造等5个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完工,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等19个项目全力推进,改造“四类管网”20.4公里、支巷道路1.3公里,新建、改建垃圾分类收集屋(亭)156处。二是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孟姜塬村入选全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名单。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强化农田抗旱技术服务,完成改种复种粮食作物面积1万亩,有力有序推进“三夏”生产,全力保障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产量1万吨以上。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以来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五降一持平”,在关中63个区县中空气质量排名第12位。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夯实“人防+技防”河湖管护机制,新村出区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Ш类标准。
五、倾情倾力惠民生,群众福祉增进加码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今年以来发放就业补助资金88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98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06人,稳定运营社区工厂21家,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3:1,同比缩小0.04。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扣“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首创首成全市唯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七一路小学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王益中学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孵化案例。三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紧扣群众“急难愁盼”,连续8年实施惠民实事214项,办成了一批又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实事好事。持续完善婴幼儿及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完成1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云动能”医保服务新模式。四是守紧守牢安全底线,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细致做好防汛应急预案,时刻保持叫应机制畅通,加强日常演练和设备维护,确保防汛到位、万无一失。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抓好非煤矿山、农机安全、道路交通、燃气消防、建筑工地、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和“九小场所”安全,我区获评全省“平安区”称号、获授“平安铜鼎”。
郝俊吉表示,当前的王益,抓项目劲头足,抓服务标准高,抓作风能力硬,处处呈现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加速投产达效的生动场景,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步子越走越稳。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保持“一直在路上、到基层、奔现场”的工作状态,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办好,把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服务好,把王益城乡建设好,把高质量发展推进好,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开局夯实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王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