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凤鸣镇凤鸣东路社区地处县城老城区,老旧小区连片、人口密度高、社情复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出适合社区发展的“四下网格”党群新机制,即将“宣讲理论、宣传政策、了解社情、志愿服务”四项核心工作下沉网格,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变为“党群同心”。
“以前听宣讲会念文件,有些地方还不好理解。”社区居民张大姐说道。曾经会议室里板正的理论课堂被搬到小区议事亭、公园、院落,网格员与银龄宣讲团的老党员以唠家常的方式,把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居民们自发端着小板凳围坐,形成“流动课堂”。同时,社区紧跟时代步伐,在线上开设“红色直播间”,网格员变身“主播”,结合生活场景解读理论知识。“线下唠家常+线上随时学”的模式,让党的理论真正走进百姓心中。去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线下宣讲20余场,覆盖居民8000余人次,有效激发了居民参加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老年居民智能手机使用困难,对惠民政策知晓率低,一直是社区治理的痛点。“我们年龄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对惠民政策的了解也有限。”居民刘大爷在办理残疾人补贴时说道。针对这一问题,社区网格员化身政策“传声筒”,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养老、医保等三十余项业务政策,将政策送到居民家门口。社区文艺团队和志愿者还把政策编排成文艺曲目在各小区展演,让居民听得懂、让政策更容易被记住。网格员不仅是“传声筒”,更是“跑腿员”,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体,主动开展“上门代办”服务,从残疾人补贴申领到高龄补贴年审认证,全程协助。如今,居民办理政策业务少跑了冤枉路,对政策的信任感越来越强。
要提升居民满意度,了解社情民意是关键。社区志愿者坚持每周一、三、五开展“敲门行动”,“张叔,新装的充电桩用着方便不?”“李姐,小区里最近有啥烦心事?”志愿者通过面对面交流,倾听居民呼声,记录近期居民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与诉求。只有深入走访,才能听见真实声音、精准把握需求,为志愿服务指明方向。这种精准化需求洞察,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满意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居民主动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大包大揽,而是需要各单位各组织和全体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文仓表示。凤鸣东路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党建+志愿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双报到”单位,凝聚在职党员、社区能人、老党员等力量,组建了环境美容师小分队、能人调解队、安全守护神等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关爱“一老一小”义诊义剪、家电维修、清理楼道杂物等志愿服务,广受好评。同时为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社区推出了“双报到”积分银行志愿服务项目,双报到党员干部和居民通过参与服务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居民参与热情,越来越多人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邻里互助、共建家园的新风尚在社区悄然形成。
从理论宣讲方式创新到政策服务落地见效,从社情民意精准把握到志愿服务长效开展,“四下网格”党群新机制带来的变化,藏在网格员走街串巷的脚步中,落在居民热情洋溢的招呼里,更凝聚在党群携手共建家园的行动中,让社区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