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阳区围绕“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断调整优化肉羊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培育优良品种、创新养殖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榆阳区羊产业身价倍增,金字招牌愈发闪亮,产业发展质效齐升。
“羊场采用全日粮混合饲喂技术,科学配方、颗粒机制粒、TMR搅拌、撒料车饲喂、自动饮水等,已实现全程机械化饲喂,不仅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管理水平,还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助力畜牧业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对陕北白绒山羊、优质肉绵羊种羊进行优选优育,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帮助广大养殖场、户改良品种,实现提质增效。”榆阳区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有限公司负责人米耀云说。
在深耕本地羊种优势的同时,榆阳区还在品种多元化上下功夫,大力引进湖羊产业,为畜牧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金鸡滩十五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羊舍整齐有序、宽敞明亮,繁育场、育肥场、有机肥加工、饲草料加工、青贮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全自动化的供料、清粪、换风设备有序运转,为湖羊的茁壮成长创造了优良环境。同时,该基地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20多个养殖户签订承包合作协议,让每户保底收入10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80个村,5000多户农户投身养殖及饲草种植产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百姓增收的双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湖羊、种羊、肉羊为核心,紧跟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以榆林首家农业上市企业为发展目标,依托‘农牧+’模式,打造集种羊繁育、屠宰加工、生态农业、科研培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内一流养殖示范基地,为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榆林上河榆湖农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明说。
在榆阳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羊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田间地头上,连片的饲草基地绿意盎然,为羊只提供着充足“口粮”,养殖基地里,健康肥美的羊只等待出栏,构成产业链的“源头活水”。而在产业链的中端环节,屠宰加工则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一环。近日,记者走进陕西上河农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屠宰加工车间看到,智能化设备高效有序运作,工人们各司其职,在流水线上轮番作业,一派忙碌的景象。一只只湖羊经过宰前检疫、屠宰、冷却排酸、分割加工、速冻冷藏等一系列精细化流程后,摇身一变成为包装精美的羊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走进了本地的火锅店、社区生鲜店,还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上河农牧”“上河桃花羊”等本土品牌越叫越响,让榆阳羊肉的香味飘向更远的地方。
“我公司作为目前西北最大的百万只肉羊屠宰企业,采购了德国进口的生产设备,全程都是标准化流水线作业,从活羊检疫到成品出厂,层层把控安全关卡。屠宰后还会进行排酸,让羊肉表面形成干油膜,封锁水分,阻止微生物侵入繁殖,使肉品更加安全,味道更加鲜嫩细腻。从万亩饲草种植基地到两个十五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从屠宰加工到品牌打造,公司已实现了肉羊全产业链发展。”陕西上河农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明说。
目前,榆阳区羊子饲养量达230万只,饲养模式由零星小户饲养模式逐渐向龙头企业规模化转变,饲养方式由简单粗放逐渐转变为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精准化,羊子种源供应由原来的本交和无序引种逐渐向有组织、有计划的选育选种和更为先进的人工授精方式转变,肉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经形成。榆阳区还建成10万吨饲草加工厂和15万吨饲料加工厂各1个,10万只以上肉羊养殖基地3个,千只以上规模化肉羊养殖场19个,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示范场100个,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1个,1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2个,年处理2万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1个以及羊绒分梳、制衣企业2个。
“下一步,榆阳区将在肉羊全产业链建设方面权衡草畜平衡,不再一味追求羊子绝对数量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羊子个体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提升,进一步加大羊子种源的选育和培育力度,推动全区羊子良种率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提升畜牧业数智化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畜牧产业,实现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区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