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平明月山下的王培硕老人,用一生诠释着“执教惠桑梓,丹青写高洁”的情怀。这位自号“明月山人”的老教师、老画家,在乡梓和艺坛都留下了深深印记。
王培硕生于抗战年代,少时家贫。在富平求学期间,与同窗赵凤侠相知相携,结为伴侣。他常说一生就做两件事:教书和画画。
中学毕业后,他扎根家乡,在富平多所乡村学校教书育人四十余载。他倾心教学,对贫寒学子尤为关怀,常解囊相助,培养了许多人才,多次获评先进教师。这份师生情谊绵长深厚,晚年他旅居南方时,不少学生辗转前去探望,师生相聚,忆及往事,感怀不已。
画画是王培硕骨子里的热爱。童年时一次偷偷画公鸡被老师夸奖“很像”,点燃了他对绘画的终生热情。无论教书多忙,画笔从未放下。他勤学苦练,更乐于用画笔服务乡邻——画墙报、描肖像、剪窗花、绘婚嫁箱柜,从不收分文。
退休后,他谢绝应酬,一头扎进画室,常常废寝忘食,成了远近皆知的“画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画作逐渐在省市画坛赢得声誉。
王培硕最擅长写意花鸟,尤以梅、鹤为人称道。他认为画贵在“神、意、气”,是心性的写照。他笔下的梅花,枝干虬劲,花朵清寒傲放;所绘仙鹤,常成双伴于松竹梅间,或昂首清唳,或翩翩起舞,形神兼备,透着高洁雅逸之气。其山水、人物、书法也颇具功力,作品多次获奖,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如今虽年事已高,王老仍每日笔耕不辍。友人用“底气厚、地气浓、生气勃、清气盈、骨气胜”来评价他的艺术境界。在乡亲们心中,他是那个教了一辈子书、画了一辈子画,如同明月山般可亲可敬的“明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