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各县区立足当地土壤和气候优势,重点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通过果园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水果产业农旅融合名片,让水杂果变身“致富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绘就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初夏时节,水果飘香。近日,镇安县回龙镇双龙村“百味园”杏果迎来丰收季,金灿灿的太阳杏缀满枝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百味园”里欢声笑语、果香四溢,尽显田园乐趣。
“这个果园有500多亩,有大樱桃、杏子、黄桃、白桃、李子。杏子有七八十亩,正是成熟季节,每天有上百人来采摘。”镇安县回龙镇双龙村果园工作人员王礼文说。
游客杨珍说:“正值周末,我们就带孩子来果园里玩,今天很开心。这里的杏子个头大、汁水多,吃起来口感香甜。”
双龙村的“百味园”是当地结合特色产业发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的集观光休闲、采摘品尝于一体的果业产业园。“百味园”分为桃、李、杏、大樱桃、冬枣等五大园区,种植各类果树3万多株,每年创收20万元,带动37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近5000元。
丹凤县商镇王塬村的蟠桃也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当地通过发展“蟠桃采摘游”,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游客刘莉霞说:“听说王塬村的桃园有蟠桃,我们姊妹几个就带着朋友来这里看一看,确实桃多,挺甜的,很好吃。”
王塬村蟠桃园负责人屈社发说:“目前,上市的有蟠桃、黄桃。9月份还有冬桃。节假日每天有1000余人来采摘,平常就是五六百人,每天收入在5000元到7000元之间。”
蟠桃园不仅为村集体创造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王塬村村民王曹娃说:“我是王塬村六组人,常年在果园里务工,负责浇水、修果、锄草,工资是每天100块钱,一个月能干十五六天。”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王塬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水杂果产业,不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努力实现产业有特色、农户增收益。
王塬村党总支书记屈伟说:“全村种植水杂果500余亩,有集体经济种植,也有村内大户种植。目前,正值蟠桃成熟之际,预计今年总产量2万余斤,总收入10万余元。在我们蟠桃园常年务工的有15人,预计人均纯收入6000元。”
在洛南县古城镇,随着大棚小西瓜的陆续成熟上市,一场热闹非凡的西瓜节拉开帷幕。古城镇宁农瓜果产业园是苏陕协作项目,从2020年开始试种横溪小西瓜。由南京市江宁区代育西瓜苗、提供远程技术指导,保证西瓜品质并协助解决销路。今年,园区共种植小西瓜200亩,每个大棚产量3500公斤左右,预计效益超600万元。
宁农瓜果产业园负责人李江洪说:“洛南气候非常适合‘小兰’西瓜生长,糖度、口感各方面都是比较好,比较受市场认可。”
近年来,商洛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种植特色水果,有效实现了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