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渭南段及其南山支流历来是我省防汛的重点,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等地,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理念,高度警惕旱涝急转,通过更换老化的挡水闸橡胶坝坝带、实施河道三清工程、备齐防汛物料等,同时建立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防洪减灾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暴雨洪水协同防御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渭河渭南城区段河道流长37.5公里,设有控导工程12处,也是渭南防御渭河洪水的第一道防线。7月9号上午,渭南河务中心工作人员冒雨在树园控导工程附近巡查、记录,并劝导垂钓者尽快离开。目测主河道水位较昨天下降近一米,流速明显放缓。河湾处右岸水毁部位已修复完毕,防汛石料整体堆放。

“今年新增储备备防石料是600方,总量已经达到了4.2万方,能够完全满足今年渭南城区段12处控导工程的防汛抗洪抢险需要。”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中心主任杨炜告诉记者,“控导工程它的防御标准就是渭河的主槽行洪能力。南北两岸还修建有堤防工程,堤防总长是58公里,防御标准是渭河华县站100年一遇洪水。”
华州区曾遭遇“03. 8”洪水灾害,石堤河是南山支流之一,华州河务中心石堤河挡水闸管理站抢在汛期来临前更换了老化的橡胶坝带,以防止汛期渭河河水倒灌。

华州河务中心石堤河挡水闸管理站站长 谭强:“由于这个橡胶坝坝带出现老化,进行了更换。一旦渭河发生较大洪水,咱启用这个橡胶坝,能阻挡渭河洪水向支流倒灌。”

据了解,汛期来临前,华州区对全区防汛危险区域进行认真排查研判,并夯实责任精准施策;上周开始,利用无人机对三园区一些曾经发生过洪涝灾害或者有可能存隐患的河道、游道山洪点进行巡查;还加大防汛物资的储备。目前,受近期强降雨影响被临时转移安置的金堆、高塘等乡镇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华阴市长涧河西桥至新310国道段河道,由于近年来城市与经济发展,河道两侧人为活动及泥沙沉积影响,导致河道淤积严重、过洪能力降低,当地有关部门6月中旬起开工这里的河道三清工程。华阴市采用挖掘机等机械,目前正在进行河道消淤、清障、清蒿草的疏通河道作业。华阴市水务局总工程师丁胜利介绍,“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行洪能力将大大增强。”

“以前,店旁这个河道垃圾多、夏天蚊蝇多、气味难闻,商户都得被迫挂个门帘。”老310国道边的某超市店主王宏,手指长涧河支流杜峪河,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你看经过综合整治,汛期排洪会更顺畅;而且增加了步道,环境更好了,以后休闲娱乐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意肯定也会更好。”

“今年以来,我们印发了华阴市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等25份文件,精心修编全市防汛应急预案,镇办、行业部门30个防汛应急预案全部按期审核报备。”华阴市防汛办副主任郑伟明说,“先后摸排问题隐患4轮次,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8场次,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17支5000人,重点实施水利项目工程3个,梳理问题短板30个,组织群众转移避险两轮次,全力以赴保障全市安全度汛。”(起点新闻记者: 杜鹏;渭南台记者:曹盼盼、闫枫;华州融媒 华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