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麟游县酒房镇闹林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将小小平菇发展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为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径,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七月盛夏,在酒房镇闹林村,一个个标准化平菇种植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菌棒整齐排列,一簇簇肥厚鲜嫩的反季节平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记者走进种植大棚看到,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忙碌景象。这些新鲜平菇经过分装后,迅速运往县城周边及西安等市场。
酒房镇气候凉爽湿润,土壤条件适宜,具备发展平菇种植的天然优势,种植出来的平菇属于平菇中的精品。
闹林村平菇种植园技术员熊小侠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全部都是双头菌袋,今年调整成单头菌袋,这样种植的平菇,菌盖厚实饱满,水分适中,口感顺滑,菌香更浓郁。”
酒房镇闹林村集体平菇种植基地,由宝鸡酒丰蔬乡种植有限公司投资400余万元,依托酒房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展反季节平菇种植,种植平菇100棚,年产平菇约20万余框,产值4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40余人务工就业,人均收入1.65万元,村集体收益6万元。
闹林村平菇种植园务工群众李云珍说:“我一天在这主要负责采蘑菇(平菇),一天工资是100块钱。在这棚里边干活不用晒太阳,活也很轻松。”
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模式,闹林村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企业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种植和务工等方式,深度参与到平菇种植产业中。这种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还提高了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闹林村平菇种植园负责人剡亚兵说:“我这100座大棚,现在进入盛采期,一天平均采两次,每天采两万多斤,主要发往西安、河南、上海。”
小小平菇,既是群众的“致富伞”,也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闹林村的平菇种植已初具规模,形成从菌棒加工到平菇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量逐年攀升,群众收入也不断提高。
新鲜采摘的平菇品质优良,口感鲜嫩,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县城及宝鸡市区的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企业。同时,反季节平菇的种植,既可占据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还可完善我县高山冷凉蔬菜品种和体系。
据悉,酒房镇目前种植蔬菜面积1.5万亩,年产蔬菜2万余吨,主要种植珍珠菜、甘蓝、白菜、辣椒、娃娃菜、平菇等多个蔬菜品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