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情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人情消费居高不下,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会风气。婚丧嫁娶、添丁进口、上梁搬家、升学庆生等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不断攀升,礼金金额从100元到200元、300元,现在已经达到了800-1000元,这些名目繁多,且不断攀升的高额礼金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一个普通家庭一年行礼的花费高达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家庭负担极其沉重得借钱送礼,人情礼往本是增强交流、增加感情的,但是让随礼成了人们的生活负担,甚至是要负债随礼,那么就没有什么美好可言了。国家倡导新风新尚,剔除浮躁虚荣的不良社会风气,随礼作为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个人行为规范,也关乎社会的精神文明和风貌,加强引导,理性人情消费,构建和谐的人情消费新观念,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
01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
建议由县区文明办加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落实,坚持长期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朴素、节俭的社会新风尚。
02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建议由社区和村委会制定落实村规民约,规范红白理事会的运作程序,操办标准,规范过事收礼的名目,明确除婚丧嫁娶以外的办事活动均不得收受礼金,不得大操大办,适当控制婚丧嫁娶随礼标准。
03强化舆论监督
建议组建红白理事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监督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及时制止随礼不规范行为。充分运用好“移风易俗红黑榜”作用,表扬在承办红白喜事中朴素、节俭、文明的典型,对违反村规民约大操大办的现象通报批评,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切实减轻群众人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