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南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宁静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以改善声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秉持“源头防控、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在良好声环境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源头防控。
制定印发了《商南县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2023 - 2025)》,将10项重点任务进行详细的责任分工,明确各单位具体职责,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协调联动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噪声污染难题。依据《商南县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科学划分了噪声污染防治区域。在引进新兴企业时,商南县注重合理布局,要求企业必须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噪声扰民问题的发生,为居民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狠抓任务落实,推进污染治理。
持续推进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噪声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进工业噪声实施排污许可和重点排污单位管理,明确产噪环节、执行标准、管理要求以及自行监测要求,监督指导工业企业依法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自2025年起,逐步将噪声自行监测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范畴,进一步压实企业自行监测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明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主体责任,将噪声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同时,对施工期限、施工内容、责任人以及投诉渠道等信息进行挂牌公示,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区域设置禁鸣、限速标志,严格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严禁车辆鸣笛,减少突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在人口稠密区,设置高度和材质适宜的声屏障,并种植高大茂密的乔灌木,形成连续的绿色隔离带;在铁路两侧种植树木形成绿化林带,有效吸收和散射噪声,降低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聚焦民生福祉,引领社会共治。
噪声扰民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商南县全力保障群众的声环境权益,及时回应诉求。2025年上半年,通过各渠道共受理噪声投诉5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烦恼。在中、高考期间,对考点周边建筑工地严格规范作业时间。住建、环境等部门执法人员分组分片区在考点周边进行全天候值班和巡查,向考点周边商户、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强调静音要求,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为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助力考生顺利应考。结合“6.5”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在现场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以及现场咨询讲解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噪声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商南县将继续紧盯噪声污染突出问题,坚持靶向发力、重拳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污染问题,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为建设宁静和谐的城乡环境提供坚实保障,让商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