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印台区人大代表、三里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辉,就是这防线上一枚坚韧的“铆钉”、一名忠诚的“哨兵”。三十年如一日,他默默耕耘在基层医疗沃土,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守护群众健康,用医者仁心践行人大代表职责使命。
一、山乡悬壶廿载,初心如磐映照医者仁心
出生于医药世家的张辉,自幼耳濡目染父辈悬壶济世的身影和对医药传承的执着,“治病救人、守护健康”的种子早已深埋于心。从踏上基层岗位那一刻起,这份源自血脉的仁心仁术,便成为他医路前行不竭的源动力。
担任金锁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期间,张辉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满腔热忱,化作服务群众、守护健康的扎实步履。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他踏遍了金锁关的山山水水,走村入户,只为精准把握群众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在健康扶贫与疫情防控两场硬仗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地毯式摸排因病致贫群众,精准滴灌医保政策,竭力减轻困难患者负担;疫情期间,他则日夜坚守防疫前沿阵地,协调物资、组织培训、带头值守卡点、参与核酸采样,以“白衣”为甲,用行动扛起了一名基层“健康守门人”的铁肩道义。
一次下乡途中,210国道金锁关烈桥段突发车祸,小车坠沟损毁严重,随时有燃爆风险!千钧一发之际,张辉毫不犹豫冲向现场,冒着巨大危险将困于副驾驶座的伤者成功救出。时间就是生命,他一边急呼120,一边急速驱车护送伤者赶往医院抢救,他的行动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急救时间!这份临危不惧的果敢与担当,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职业素养和深沉的人道精神,更在生死时速中让“医者仁心”迸发出夺目的道德光辉,成为卫生系统交口称颂的精神标杆。
二、筑梦社区健康,“家门口”书写为民新篇
2022年8月,张辉转战三里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岗位。从农村到城市,岗位在变,但他“治病救人、守护健康”的赤子之心从未偏移。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张辉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护能力列为中心工作任务,锚定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大重点,为辖区居民打造便捷、暖心的医疗生态。建立规范居民健康档案是精准服务的第一步。他带领团队逐户走访、细致登记,为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清晰“画像”。在此基础上,诊疗服务高效推进,每年诊疗6000余人次、家庭签约服务5000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都是无数次问诊、诊疗与陪伴的坚守。儿童免疫接种时,他要求流程规范、服务贴心,让家长放心;慢性病随访中,他推动个性化方案、长期跟踪管理,为患者稳固健康根基;残疾人康复训练里,他协调资源、定制专属计划,助力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在张辉的带领下,三里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多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坚固堡垒”,持续传递着基层医疗的温度与力量。然而,他却并未止步,始终聚焦医疗服务提升,从优化诊疗流程到加强医护培训,从引入适宜医疗技术到拓展健康科普活动,每一步都朝着“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迈进,让医德与医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生根、践行见效。这份坚守与付出,也让张辉收获了“印台区第四届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成为基层医疗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
三、医路履职“双肩挑”,“双重身份”汇聚为民最强音
作为全区医疗卫生战线的人大代表,张辉将基层医疗工作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把守护居民健康的责任,拓展为倾听民声、传递民意、解决民忧的担当,在医疗岗位与代表履职中寻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大公约数”。
在社区医院日常诊疗中,他留心患者的“吐槽”与“期待”,比如,体检报告看不懂、慢性病开药太麻烦、康复训练效果不好、多讲讲健康知识……这些来自群众的声音,成为他履职的新“线索”。他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并积极联系对接相关部门,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健康科普进社区等,让群众的“小诉求”成为政府关注的“大民生”。
代表调研、视察活动中,他更是善用专业视角,聚焦“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健康保障机制完善”等关键命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在区人代会上,他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接连提出《关于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关于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议》等5件高质量建议。每一份建议都凝聚着他在健康扶贫、公共卫生服务战线的深度思考和实践智慧,为织密区域健康防护网注入源源不断地“代表能量”。
“以身为盾,以心为伞——守护辖区居民健康是我职责所在,唯有让‘医’线担当与‘代’言使命交响共鸣,方能撑起群众安康的万里晴空!”这不仅是张辉常挂嘴边的誓言,更是他躬身践行的生命刻度;字里行间,奔涌着对生命的至高敬畏,镌刻着对使命的铁肩担当,为健康印台的壮阔图景,挥毫写下用初心淬炼、热血浇灌的时代注脚!(于璐 蒋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