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米脂县无定河畔,有热心群众在河滩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野生鸟类,疑似保护动物,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派出所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启动野生动物救助应急预案。县林业局工作人员携带专业救护设备,驱车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只体长约1米的大型鸟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派出所民警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立即将黑鹳送往榆林市野生动物园进行救助。
在榆林市野生动物园,兽医对受伤黑鹳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右腿骨折发炎,医护人员立即为它清创消毒,实施外固定术。
榆林市野生动物园兽医张保明说:“榆林野生动物园以前也救助过一只黑鹳,最后也是成功进行了野外放生。这只的情况是右腿骨折,我们对它进行一个夹板处理,每天还要坚持换药,等到它完全恢复过来,我们将进行野外放生。”
米脂县林业和草原工作站站长杜善鹏表示:“随着这几年生态环境改善,野生动物活动也更频繁,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很多人发现动物受伤或受困,会主动联系我们,甚至有些热心市民会守在现场,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近年来,全国各地野生动物救助事件明显增多,既反映了生态改善的积极成效,也展现了公众保护意识的显著提升。


黑鹳,因其珍稀程度被誉为 “鸟中大熊猫” 。这种大型涉禽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它们主要栖居于沼泽、池塘、湖泊和河流沿岸地区,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极高。
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减少。据统计,目前全球黑鹳数量仅存约2000只,而在中国境内的观测记录仅约1000只。这一数字使得黑鹳成为比大熊猫更为稀少的珍稀物种。